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D.读数
【答案】C
【解析】
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1/3,以防液体喷出伤人,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B、用自来水清洗过的滴管取取用试剂,会造成试剂的污染,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则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故选:C。
【题目】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氧气的制备与性质 | B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E中的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F中旋紧瓶盖后振荡,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题目】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②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用E装置收集满时,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____(填序号)。
①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 ②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 ③熄灭酒精灯 ④移出导管
(4)向5mL 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
[问题] 哪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 假设一:可能是H2O;假设二:可能是Fe3+;假设三:可能是Cl-。
[分析] 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______。
[实验]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假设____成立 |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 |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
(5)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二氧化锰与氯化铁溶液相比,____(填化学式)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题目】学习完碱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乙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____________同学的实验能验证氢氧化钙的性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又将CO2通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固体析出。
(提出问题)析出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A:Na2CO3;
猜想B:NaHCO3;
猜想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甲同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认为猜想A正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后,加入过量的_________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B正确 |
②在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交流)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