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观察、
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比较
、
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
对比是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思考:比较/对比①冰②水③水蒸气中分子的特征和性质的异同,将结果填在表中.(如果相同,用“①
②
③”表示;如果不同,需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填序号)
比较/对比项目 | 比较/对比结果 |
水分子的能量 | ______________ |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 ______________ |
水分子的质量 | ______________ |
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______________ |
水的化学性质 | ______________ |
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导线
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_极,小明推测“
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下同)环节,还需要________来进行验证.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
.获得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要验证试管
中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说明
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若试管内集到的气体为
,则
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
.
若氢原子模型用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_.
.
.
.
.
写出乙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这一反应是将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该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含有的化学能之和比反应前水所含的化学能________(高、低).因为________.
用化学符号填写:在乙装置实验中,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生成新的微粒是________.由此我们可知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关于通电分解水试验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生成氧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中水分子没有改变
中水分子改变③②①③②①相同①②③相同负
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可燃性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电化学高要通电才可以发生反应
、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原子不改变
,
氢气+氧气
水化合反应
【解析】
(1)装置A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改变,装置B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
(2)水、冰和水蒸气是水的三个状态,它们都是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的质量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水分子的能量排序是水蒸气>水>冰,水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排序为水蒸气>水>冰,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排序是冰>水>水蒸气;
(3)由图可知,a、b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是2:1,所以可以得知a试管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所以导线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小明的推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还需要设计并进行实验来验证;
(4)a试管中的气体是氢气,所以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来验证,现象为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该方法说明氢气有可燃性;气体a和气体b的体积比是2:1,所以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2.5mL;a试管中的气体是氢气,微粒是氢气分子;
(5)乙装置中发生的是电解水,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是一个分解反应,这一反应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该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含有的化学能之和比反应前水所含的化学能高,因为水的化学能+电能=氢气的化学能+氧气的化学能。
(6)在乙装置中,发生的是水电解,所以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新的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和原子在这里体现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7)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A选项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选项错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C选项正确;同一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选项正确;
(8)氢气和氧气燃烧可以生成水,反应文字表达式是,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探究一:按照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_________%,一号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但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设计改进实验(图1)
(查阅资料)
颜色、状态 | 熔点/℃ | 燃烧所需最低温度/℃ | 密度/gcm﹣3 |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1)写出课本实验集气瓶中红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属于_____反应。
(2)课本实验测出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课本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1的改进.
①把红磷更换为白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性;
③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图1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二号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高20 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提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往B中加水,使A、B液面保持水平,盖紧A的密封盖,再用手捂住A的外壁,若B中的液面上升,则气密性___(填“好”或“不好”)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硫
(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___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题目】右图为家用制氧机内部铝分子筛吸收塔结构图中。家用制氧机工作原理:加压时,分子筛吸附 空气中的氮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以下是关于空气制氧机的认识:
(1)对于空气的认识
a.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b.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
A.工厂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大力植树造林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对家用制氧气机的认识
a.小丽用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 200mL 气体,测定其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 2,集气瓶体 积 250mL)
1 | 2 | 3 | 4 | 5 | ||||
量筒中剩余水体积/mL | 100 | 42 | 39 | 41 | 38 |
[数据处理]上表数据中,第 1 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除。小丽所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实验反思)导致第 1 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写一种即可)
b.制氧机分子筛吸附氮气以后,剩余气体:
从分类角度:剩余气体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填名称).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 观模型的是_____(填字母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