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8年在新疆发现我国最大的铍(Be)矿。此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氢氧化铍的化学式为_____。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依次是_____。
(3)从Na、S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S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答案】2(或二) Be(OH)2 递增(或增加)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有如下规律:
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②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③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至8;
④由金属元素开始→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1)铍(Be)位于第二周期,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为2;铍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为-1价,氢氧化铍的化学式为Be(OH)2。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依次是递增。
(3)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从Na、S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S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题目】已知: 。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结果。y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题目】通常条件下水的沸点是100℃,随着压强增大,水的沸点会逐渐升高。如图是研究水沸点随气压变化的实验。关闭止水夹,连接好装置, 再将液体 A滴入试管②中,打开夹子,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
序号 | A | B | C | D |
液体A | 水 | 水 | 石灰水 | 水 |
气体B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氢气 |
A.AB.BC.CD.D
【题目】(1)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①从步骤②可以得出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_____不同。
②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用_____可以较简单的区分空气、氧气和氮气。
(2)有一瓶无色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是什么气体。
你的猜想是 | _____ |
你验证猜想的方法 | _____ |
实验可能看到的现象 | _____ |
由实验得出结论 | _____ |
【题目】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各步骤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复燃 | 氯酸钾受热分解能产生氧气,但是_____ |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不复燃 |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 |
实验三 | _____,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迅速复燃 |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写出氯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①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
②实验是要证明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