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酸、碱、盐常用来分析和检验各种物质,进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碱的代表物质,请你用一种盐检验这两种无色溶液,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
(2)碳酸钠和熟石灰是丰富、廉价的自然资源,写出工业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分别取少量无色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几滴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试管内盛放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试管内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Na2CO3+Ca(OH)2=2NaOH+CaCO3
【解析】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可溶碱,两者的区别是构成它们的金属离子不同,由钠离子构成的碱或盐基本都可溶,由钙离子构成的不溶性盐中碳酸钙最常见,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别取少量无色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试管内盛放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试管内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填写:分别取少量无色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几滴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试管内盛放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试管内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2)熟石灰学名氢氧化钙,烧碱学名氢氧化钠,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可得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此反应常用于工业制取烧碱,故填写:Na2CO3+Ca(OH)2=2NaOH+CaCO3。
【题目】某校化学硏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质。于是,他们用木炭与CuO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这次活动,并解决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单质铜外,还生成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
(2)可能是CO2
(设计方案)
为了检验CO,他们设计的方案是: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观察能否存活。后经充分研究后,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其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_。
(査阅资料)
将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试纸遇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不变色。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_________ | 有铜生成 |
B中黄色试纸没有变蓝 | 没有_______生成 |
C中__________ | 有CO2生成 |
(实验与结论)
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
(反思与评价)
(1)对于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炭粉的质量比,你建议选择_______(填序号)的比例,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
A 42:3 B 40:3 C 38:3
(2)根据上述实验及学习的木炭与氧化铜、氧化铁的反应,请你归纳出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是_________。写出焦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题目】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纯净物) | 乙醇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M |
反应前质量/g | 2.3 | 4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2.2 | X | Y |
表格中“X、Y”分别为_____;若要使生成物中无物质M,需要再增加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题目】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按照探究目的分为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制备、探究反应条件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_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
A | B | C | D |
(2)已知Cl2+H2O=HCl+HClO,为了探究次氯酸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为了证明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