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同学配制50g9%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字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答案】②①⑤③④①广口瓶4.5C凹液面的最低处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取药品①称量⑤倒入烧杯③倒入水④搅拌溶解。其中操作错误的是①,药品不应直接放在托盘上,以免腐蚀托盘。(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需称取氧化钠是50g×9%=4.5g。(3)50g-4.5g=45.5g,根据就近原则,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50mL。故选C。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点睛∶药品不应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读数应平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如图),发现个现象: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氧气瓶中水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探究一)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16.0%

(进行实验)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讨论

①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_____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②待装置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___(棉花或蜡烛)再伸入集气瓶中

_____

(实验反思)小明从木炭燃烧产物的角度猜想还可能是生成了_____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5;于是用注射器抽取集气瓶内的气体做了图2所示的实验,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该现象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氧化铜粉末变红的原因可能是_____

(拓展迁移)若要测量水上步行球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利用图3装置,若集气瓶中收集的水上步行球内空气样品的体积为500mL,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打开止水夹后量筒中的水流入集气瓶中5mL,则球内空气中CO2的体积含量是_____

【题目】加热碳酸氢铵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引起了同学们对氨气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探究性质与变化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实验一中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二中先滴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滴入浓盐酸。滴入浓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②_____(写一点)。

(实验结论)

(3)微观上,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_____。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写一点)。

(反思与评价)

(4)实验二避免了实验一的不足,改进后的优点有_____(写一点)。

()验证氨气中氮、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

(5)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2NH3+3CuO3X+N2+3H2O,X的化学式是_____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假定氮气被完全吸收)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充分反应后,测得A、B、C三个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装置

A

B

C

数据

减少了4.8g

增加了6.0g

增加了2.8g

(6)甲同学利用A、B、C三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乙同学利用B、C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的氮、氢元素的质量比都与理论值明显不符,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

(7)若用A、C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与理论值是否相符?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证明你的结论_____

()探究用途与制法

(8)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制得氨气。工业上常用氨气生产氮肥(NH4)2SO4,施肥时,要避免与之混用的是_____(填序号)。

A.硝酸钾 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C.熟石灰 D.氯化钾

(9)工业上生产的(NH4)2SO4中常常混有少量KCl,检验其是否含有KCl的操作方法是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