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 C.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所以水的初始质量不为0,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至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溶剂的质量继续增加,故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氢气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选项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 甲组的探究 | 乙组的探究 |
(提出问题) |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
(做出猜想) |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
(实验验证) |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_____(填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请说明理由_____。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题目】“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 甲酸甲酯 | 甲酸乙酯 | 乙酸甲酯 | 乙酸乙酯 |
化学式 | C2H4O2 | C3H6O2 | C3H6O2 | X |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