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_____(写一点)
(4)若收集氢气,请将D图补充完整_____。
【答案】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1)A装置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装置含有多孔塑料片,多孔隔片的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即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故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收集氢气,氢气从短管进,空气从长管排出,故D图为。
【题目】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_____ |
②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
③ | _____ |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
(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实验2)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操作 | 空气 |
O2和CO2体积比 | O2和N2体积比 | O2和N2体积比 |
实验现象 |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4)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_____。
(实验反思)
(6)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
B 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
C (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D 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