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为防止碘缺乏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食盐“加碘”。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

(1)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4)从2000年10月1日起,我国食盐中加碘含量调整为每千克食盐含碘0.035g,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01g)

(5)若一个人一天从食盐中摄入的碘酸钾的质量为25.4mg,则进入人体的碘元素的质量是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mg)。

【答案】214。 39:127:48。 59.3% 0.06g。 15.1mg。

【解析】

(1)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127+16×3=214,故填214。

(2)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127:(16×3) = 39:127:48,故填39:127:48。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59.3%。

(4)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的质量为0.035g ÷ 59.3%≈0.06g。

(5)进入人体的碘元素的质量是25.4mg×59.3%≈15.1m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微粒观是化学学科重要的观念之一。在探究微粒性质的课外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小刚按照课本方案(见图1)进行实验,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刚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验探究)小刚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

(1)滴入浓氨水后,可观察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

(2)“与图1比较,图2的实验装置,能更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____(填“放热”或“吸热”)。

(实验结论)改进后的实验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反思交流)和课本实验比较,小刚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一点)_______

(继续探究)小红受小刚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打开活塞K滴入稀盐酸后,小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后,发现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变红的情况可能是______

A.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 B.上面的和下面的一起变红

C.上面的先变红,下面的后变红 D.以上均有可能

(3)小刚对酚酞的组成产生兴趣,查阅资料知道其化学式为C20H14O4 ,并进行了相关计算:

①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③31.8g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