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 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答案】A

【解析】

A、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故用手握住试管,烧杯中也看不到气泡,故A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B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被烧杯罩住的蜡烛一会儿后熄灭,是因为烧杯内的氧气耗尽,另一只蜡烛继续燃烧,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C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碘和高锰酸钾在相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质量不相等,说明溶剂相同,不同的溶质的溶解性不同,该D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同学们发现有一种氮气灭火装置能利用液氮(沸点为-196)产生的大量氮气来灭火。他们用氮气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

(查阅资料)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压强不变时,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右图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实验1:探究氮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下同)

实验编号

1-1

1-2

1-3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蜡烛持续燃烧

蜡烛缓慢熄灭

蜡烛熄灭

(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由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 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成立不成立”)

(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含量有关。可 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

实验2: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

实验编号

2-1

2-2

2-3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蜡烛没有熄灭

蜡烛缓慢熄灭

(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__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________

(7)结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

B. 可燃物火焰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

C. 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

【题目】实验探究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手段。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①A实验中滴加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_

②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

③C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再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_______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

可能含有Ca(OH)2

学生乙

可能含有Na2CO3

学生丙

可能含有CaCl2

学生乙

可能含有 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

【结论】上述滤液中,还含有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①根据以上B实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现有一瓶长期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它的变质程度如何呢?

【查阅资料】Ⅰ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Ⅱ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为了弄清久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__________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小强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