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填“1”或“2”)。
(2)活性炭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__、过滤水中的杂质。
(3)医学中使用溶质质量分5%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补充能量,现配制1000g这种葡萄糖溶液,需要的葡萄糖质量为______g。
【答案】2 吸附 50
【解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2,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收集的气体较少。
(2)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用于净水,其作用是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3)医学中使用溶质质量分5%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补充能量,现配制1000g这种葡萄糖溶液,需要的葡萄糖质量为:1000g×5%=50g。
故答为:(1)2;(2)吸附;(3)50。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 C.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A. A B. B C. C D. D
【题目】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内容 装置 | (实验1)探究燃烧条件 | (实验2)探究CO2与NaOH反应 |
Ⅰ. A中加入少量的Mn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有H2O2溶液。 Ⅱ. B中长导管口处放置盛有白磷的容器,注入80℃的热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 Ⅰ. A中加入适量的Na2CO3固体,分液漏斗中盛放稀H2SO4溶液。 Ⅱ. 注射器1和2中分别是NaOH溶液和稀盐酸 |
(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的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用其他方法检验右侧气密性良好。
(2)实验1中,加入H2O2溶液前,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打开K1、K2和K3,将H2O2溶液加入A中,关闭K1,观察到________,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打开K1、K2、K3,向A中注入适量的稀H2SO4,关闭K1,一段时间之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a口处,木条熄灭,关闭K2, 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此时,将装置B的a接口和Y型管的b接口连接,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到B中,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下表是NaC1、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问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1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NH4C1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1)30℃时,NaC1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_____。
(2)NaC1和NH4C1溶解度相等时,对应温度的最小范围为_____。
(3)如图所示,A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1溶液,经过如图操作后,得到固体。
C中溶液质量是_____g,A溶液为NH4C1的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题目】科学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创设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请完成下面小题。
【1】实践活动中,小亮自制了如图所示的净水器。
(1)此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
(2)使用此净水器净化的水属于_____。
A 纯净物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2】小明观察到了下列奇特的燃烧现象
图1:烧不坏的手帕 | 图2:“火龙生字”的纸 |
(1)点燃用白酒(含酒精56%)浸透过的手帕,“手帕”迅速燃烧起来,过一会儿,火熄灭了,但手帕却安然无恙,“烧不坏的手帕”的原因是_____。
(2)用带火星的木条轻轻地接触纸上用毛笔蘸饱和硝酸钾溶液写下的“火”字(已晾干),立即有火花出现,并缓慢地沿着字的笔迹蔓延,最后,在纸上呈现出用毛笔所写的“火”字,“火龙生字”的原因是_____。(提示:硝酸钾在受热条件下不稳定)
【题目】向一定质量的甲中加入乙,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质量的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甲 | 乙 | |
A | 稀盐酸 | 碳酸钙 |
B | CuSO4溶液 | 铁粉 |
C | NaOH溶液 | 稀盐酸 |
D | Ca(OH)2溶液 | CO2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