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名宇航员来到某星球上,如果该星球的质量为地球的一半,它的直径也为地球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的重力是他在地球上重力的( )
A.4倍
B.2倍
C.0.5倍
D.0.25倍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地球半径R,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距地表面高
R
2
处的重力加速度是( )
A.
g
2
B.g
C.
2
g
2
D.
4g
9
Gliese581是一颗距离地球约20.4光年的红矮星(一种体积质量不太大的恒星),它的质量约为
1
3
个太阳质量,目前已发现有多颗行星环绕该红矮星运行,比如2010年发现的Gliese581g就是环绕红矮星Gliese581的行星之一,它位于行星系统的适宜居住区域,科学家推测该行星可能拥有稳定的大气层,表面可维持液态湖泊、河流.若通过观测得知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为T,到红矮星Gliese581的距离为r,则可计算出( )
A.红矮星Gliese581的质量为
4
π
2
r
G
T
2
B.红矮星Gliese581的质量为
4
π
2
r
3
G
T
2
C.行星Gliese581g的质量为
4
π
2
r
G
T
2
D.行星Gliese581g的质量为
4
π
2
r
3
G
T
2
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
1
4
,可采取的方法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B.使两物体间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
1
4
,距离不变
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
1
4
现代观测表明,由于引力作用,恒星有“聚集”的特点,.众多的恒星组成不同层次的恒星系统,最简单的恒星系统是两颗互相绕转的双星,如图所示,两星各以一定速率绕其连线上某一点匀速转动,这样才不至于因万有引力作用而吸引在一起,已知双星质量分别为m
1
、m
2
,它们间的距离始终为L,引力常数为G,求:?
(1)双星旋转的中心O到m
1
的距离;?
(2)双星的转动周期.?
某一行星有一质量为m的卫星,以半径r,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求:
(1)行星的质量;
(2)卫星的加速度;
(3)若测得行星的半径恰好是卫星运行半径的
1
10
,则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
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推导出第一宇宙速度v
1
的表达式;
(2)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假设“神舟七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周期是T,结合题干中所给的已知量,求飞船绕地球飞行时离地面的高度h.
2011年8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Paksat-1R)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关于成功定点后的“1R”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B.离地面的高度一定,相对地面保持静止
C.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大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七号”的顺利飞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神七”在轨道飞行过程中,宇航员翟志钢跨出飞船,实现了“太空行走”,当他出舱后相对于飞船静止不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处于平衡状态
B.他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C.他的加速度不为零
D.他的加速度恒定不变
为训练宇航员能在失重状态下工作和生活,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的环境.在地球表面附近,当飞机模拟某些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时,就可以在飞机座舱内实现短时间的完全失重状态.现要求一架飞机在速率为v
1
=500m/s时进人失重状态试验,在速率为v
2
=1000m/s时退出失重状态试验.重力加速度g=10m/s
2
.试问:
(i)在上述给定的速率要求下,该飞机需要模拟何种运动,方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选择失重时间的长短?试定量讨论影响失重时间长短的因素.
(ii)飞机模拟这种运动时,可选择的失重状态的时间范围是多少?
0
7890
7898
7904
7908
7914
7916
7920
7926
7928
7934
7940
7944
7946
7950
7956
7958
7964
7968
7970
7974
7976
7980
7982
7984
7985
7986
7988
7989
7990
7992
7994
7998
8000
8004
8006
8010
8016
8018
8024
8028
8030
8034
8040
8046
8048
8054
8058
8060
8066
8070
8076
8084
176998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