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以下是两种遗传病(简称甲病、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
有甲病 无乙病 | 无甲病 有乙病 | 有甲病 有乙病 | 无甲病 无乙病 | |
男性 | 280 | 245 | 5 | 4470 |
女性 | 281 | 16 | 2 | 4701 |
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数据计算所调查的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是___________。乙病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从基因及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角度分析,共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分析发现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无病且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妻子正常,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孩和一个患乙病的男孩,假设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A或a,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B或b,则这对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该患病男孩的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可在染色体“︱”上画“●”来代表基因)。
______
【题目】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话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组别 步骤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①设置水浴缸温度 (℃) | 20 | 30 | 40 | 50 | 20 | 30 | 40 | 50 |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 酶A | 酶A | 酶A | 酶A | 酶A | 酶A | 酶A | 酶A |
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
实验结果:图甲是40℃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
(1)生物体内的酶是由__________产生的,本质是________,酶能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若适当降低温度,图甲中P点将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酶制剂适于在_________下保存。
(4)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