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Mg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所示实验。
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Mg的营养液乙(其他元素均具备)、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含Mg的无机盐等。
方法步骤:
组别 | A组 | B组 |
处理 | 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20株 | |
放入缺Mg的营养液乙中培养 | 放入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 | |
培养 | 条件下培养数天 | |
观察 | 玉米的发育状况 | |
结果 | 不能正常生长 | 正常生长 |
(1)完善表格内容。_________
(2)实验中设置的A组和B组两组实验中,对照组为_______。
(3)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为使实验更严谨,需如何改进?____________。
(5)缺Mg将直接影响植物体内__________的合成,进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答案】 相同且适宜 B组 Mg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 向A组加入含Mg的无机盐,观察A组的发育状况 叶绿素
【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镁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实验的原理是在完全营养液中能正常生长,在缺素营养液中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加入该元素后,缺素症会消失或缓解,实验的自变量是营养液的种类,因变量是植物的生长状况,营养液的体积、培养条件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
(1)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实验步骤如下:将生长状况正常、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分为A、B两组,每组20株;A组放入缺镁的营养液乙中培养,B组放入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数天;观察玉米的生长状况。
(2)对照组为正常条件的一组,即B组。
(3)玉米在缺镁的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在完全培养液中能正常生长,可以说明Mg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
(4)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玉米生长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镁元素供应不足引起的,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及结果是:在缺镁的营养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镁元素(或含镁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恢复正常生长(或症状消失),则可说明镁是必需元素。
(5)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缺Mg将直接影响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题目】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 蒙古栎 | 杨 | 红松 | 白桦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5.23 |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
②据表分析,在不同叶片中蚯蚓对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
【题目】为了验证镍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请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营养液乙(其他元素均具备),只含镍的营养液丙,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良好且相似的玉米幼苗等。
(2)方法步骤:
项目 | A组(20株上述玉米幼苗) | B组(20株上述玉米幼苗) |
处理 | 放入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 | a.放入__________中培养 |
培养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观察 | 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 | |
预期结果 | c.__________。 | d.____________。 |
(3)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玉米生长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镍元素供应不同引起的,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及结果是: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镍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
【题目】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抗干叶病(A)对不抗干叶病(a)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花瓣颜色红色(B)对白色(b)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发现,雄性抗干叶病植株的母本一定表现为____________;将抗干叶病雄株与不抗干叶病雌株杂交,后代雌株的表现型都是____________。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__。
(2)偶然发现一雄性突变植株是粉色花瓣,突变基因用表示。科研人员利用这株粉花雄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组别 | 父本 | 母本 | 子代 |
甲 | 粉花 | 红花 | 全为红花 |
乙 | 粉花 | 白花 | 全为粉花 |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花瓣颜色粉色(b1)对白色为(b)为____________(显/隐)性;父本(粉花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需要尽早选育出纯合粉花品系,则最好利用上表中___________组的子代进行相互交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