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铜与金属X组成的混合物粉末,金属X是镁、铁、锌中的一种.利用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实验分析:通过计算,求: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该混合物是由铜粉和______组成的;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本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则需要取浓硫酸多少毫升?同时加入水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g | 6.8 | 5.6 | 4.4 | 4.2 |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该混合物是由铜粉和______组成的;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本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则需要取浓硫酸多少毫升?同时加入水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
今年冬天天气比较寒冷,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保暖袋热销.
(1)有一种发热产品“热宝”暖手袋(密封性好)很有特色,初次使用只要用手揉搓袋内的液体,一段时间后,温度就会升高;当停止揉搓,冷却到室温时,袋内的液体中会有固体物质;再次使用时,只要把“热宝”放入沸水中加热,使袋内固体消失后,再次用手揉搓袋内的液体,温度便又会升高.因此,此产品可反复使用达千次以上.
查阅资料:袋内的液体是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
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超过该温度和压力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此时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Ⅱ.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的配制方法:室温下,先向装有醋酸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钠晶体,再将烧杯放在到电热板上加热,使晶体完全溶解,最后将该溶液急速冷却到室温(冷却过程中无晶体析出).
Ⅲ.醋酸钠“过饱和溶液”是一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溶液,其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若溶液受到振动或者向溶液中加入溶质晶体,溶液中便会出现晶核--溶质析出的聚集中心,这时溶液中过量溶解的溶质就会析出而成为饱和溶液,即转化为稳定状态.
分析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①醋酸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②在使用过程中,“热宝”暖手袋内液体中产生的固体物质是______.
③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是一个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④实验室的桌面上现有一个装有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的烧杯,若要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可采取下列方法中的______
a.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 b.摩擦烧杯壁,产生玻璃碎末 c.过度冷却 d.用玻璃棒搅拌
A.a B.a、b C.a、b、d D.a、b、c、d
(2)某沿海地区的食品厂开发生产了一种保暖袋深受中小学生喜爱.剪开保暖袋的外层塑料,会发现袋内有一小袋红色液体和一些固态物.红色液体是一种溶解了有香味的色素的水溶液.
使用时,用手拍打几下保暖袋,让袋内红色液体与固态物接触,3至5分钟保暖袋的温度就达70度以上.
提出问题:袋内的固态物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1:固态物是氢氧化钠;猜想2:固态物是A物质;猜想3:固态物是硝酸铵.
上述猜想中,猜想3肯定不成立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其他两种猜想,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Ⅰ.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的主要性质:①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②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③能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且反应生成的Na2CO3易溶于水.
Ⅱ.请完成如下探究实验表格:
反思评价:①小组同学仔细观察,发现袋内固态物中还混有一些煅烧过的田螺、蚌壳碎片,由此想到了猜想2的A物质的来源.A物质______(写化学式),生成A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CaO+CO2↑
0 73560 73568 73574 73578 73584 73586 73590 73596 73598 73604 73610 73614 73616 73620 73626 73628 73634 73638 73640 73644 73646 73650 73652 73654 73655 73656 73658 73659 73660 73662 73664 73668 73670 73674 73676 73680 73686 73688 73694 73698 73700 73704 73710 73716 73718 73724 73728 73730 73736 73740 73746 73754 211419
(1)有一种发热产品“热宝”暖手袋(密封性好)很有特色,初次使用只要用手揉搓袋内的液体,一段时间后,温度就会升高;当停止揉搓,冷却到室温时,袋内的液体中会有固体物质;再次使用时,只要把“热宝”放入沸水中加热,使袋内固体消失后,再次用手揉搓袋内的液体,温度便又会升高.因此,此产品可反复使用达千次以上.
查阅资料:袋内的液体是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
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超过该温度和压力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此时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Ⅱ.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的配制方法:室温下,先向装有醋酸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钠晶体,再将烧杯放在到电热板上加热,使晶体完全溶解,最后将该溶液急速冷却到室温(冷却过程中无晶体析出).
Ⅲ.醋酸钠“过饱和溶液”是一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溶液,其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若溶液受到振动或者向溶液中加入溶质晶体,溶液中便会出现晶核--溶质析出的聚集中心,这时溶液中过量溶解的溶质就会析出而成为饱和溶液,即转化为稳定状态.
分析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①醋酸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②在使用过程中,“热宝”暖手袋内液体中产生的固体物质是______.
③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是一个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④实验室的桌面上现有一个装有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的烧杯,若要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可采取下列方法中的______
a.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 b.摩擦烧杯壁,产生玻璃碎末 c.过度冷却 d.用玻璃棒搅拌
A.a B.a、b C.a、b、d D.a、b、c、d
(2)某沿海地区的食品厂开发生产了一种保暖袋深受中小学生喜爱.剪开保暖袋的外层塑料,会发现袋内有一小袋红色液体和一些固态物.红色液体是一种溶解了有香味的色素的水溶液.
使用时,用手拍打几下保暖袋,让袋内红色液体与固态物接触,3至5分钟保暖袋的温度就达70度以上.
提出问题:袋内的固态物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1:固态物是氢氧化钠;猜想2:固态物是A物质;猜想3:固态物是硝酸铵.
上述猜想中,猜想3肯定不成立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其他两种猜想,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Ⅰ.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的主要性质:①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②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③能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且反应生成的Na2CO3易溶于水.
Ⅱ.请完成如下探究实验表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袋内固体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后于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向滤液中______. | ______ | 猜想2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