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歇辞。“颂”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 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 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向。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
辛弃疾词多用典故,指出下列典故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刘裕、霍去病)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许汜、刘备) C、人道寄奴曾住(刘裕)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
下列对句中加线词的活用情况进行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⑤⑥ /②③⑦/ ④/ ⑧⑨ B.①⑥ /②③④/ ⑤⑧⑨/ ⑦ C.①⑥⑧/ ⑤/ ②③/ ④⑦/ ⑨ D.①⑧/ ⑥⑨/ ②③/ ④⑤⑦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是 |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