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

A.之:多助至                   寡助
B.以:域民不封疆之界     不物喜
C.者: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D.必:战胜矣                   为有窃疾矣
2.下列划线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
D.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
4.下面翻译正确的选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用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国君,所以,君主不战就能胜利。)
5.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0  92139  92147  92153  92157  92163  92165  92169  92175  92177  92183  92189  92193  92195  92199  92205  92207  92213  92217  92219  92223  92225  92229  92231  92233  92234  92235  92237  92238  92239  92241  92243  92247  92249  92253  92255  92259  92265  92267  92273  92277  92279  92283  92289  92295  92297  92303  92307  92309  92315  92319  92325  92333  9715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