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4、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由实验结果可知,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 酶,细菌合成此酶需要的内部因素是____________,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对微生物的意义是 。
(2)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图中 的菌落是突变菌。此突变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基因结构的 __。
试题答案
34、(1)诱导 具有高活性淀粉酶基因 只有淀粉作碳源
既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周围不显蓝色 非编码区
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由实验结果可知,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 酶,细菌合成此酶需要的内部因素是____________,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对微生物的意义是 。
(2)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图中 的菌落是突变菌。此突变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基因结构的 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Ⅰ.(16分)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____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__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____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________%。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___________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Ⅱ.(16分)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的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的因素,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体细胞和老年男性体细胞,进行了如下三次培养(细胞增殖),请仔细观察图并分析回答:
(1)巴氏小体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在观察前必须对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
(2)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___________(“有关”、“无关”)。骨髓瘤细胞与实验中进行增殖的细胞相比较,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实验结果有二:其一是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
Ⅰ.(16分)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____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__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____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________%。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___________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Ⅱ.(16分)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的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的因素,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体细胞和老年男性体细胞,进行了如下三次培养(细胞增殖),请仔细观察图并分析回答:
(1)巴氏小体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在观察前必须对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
(2)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___________(“有关”、“无关”)。骨髓瘤细胞与实验中进行增殖的细胞相比较,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实验结果有二:其一是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Ⅰ.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____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__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____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________%。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___________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Ⅱ.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的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的因素,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体细胞和老年男性体细胞,进行了如下三次培养(细胞增殖),请仔细观察图并分析回答:
(1)巴氏小体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在观察前必须对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
(2)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___________(“有关”、“无关”)。骨髓瘤细胞与实验中进行增殖的细胞相比较,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实验结果有二:其一是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下图表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
(1)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 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 和 。?
(2)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图所示情况,这说明 菌落是突变菌。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结构的 (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3)下图为某细菌合成某种氨基酸的代谢调节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物质):?
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来看,酶Ⅰ是 酶。该种氨基酸在细胞中积累过多,会抑制酶Ⅱ的活性,这种调节方式与①相比有 的特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B.该实验中淀粉酶属于诱导酶,此酶的合成只与淀粉有关
C.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的淀粉酶,此变异应发生在细菌的非编码区
D.该细菌的酶合成的调节与酶活性的调节是同时进行的
下图表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细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型,培养液中供给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除碳源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由实验分析可知,该细菌合成淀粉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外条件是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的菌落是突变菌。
(4)如果要将上述突变菌纯化、进一步扩大培养可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________蘸取少许含有目的菌的悬液,用________的方法转接于________培养基培养,得到单个菌落;准备好如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培养液装置若干,再取单个菌落的菌体,分别转接于各个装置后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培养液中淀粉成分的变化,选出淀粉显著减少的装置中的菌进一步扩大培养即可达目的。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Ⅰ.取某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将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的装置内,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右图所示。
(1)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_____(物质)。丙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_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a时,氧气的增加量恰好为0,原因是___。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
(3)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
(4)若测得培养在密闭容器内的某植物在黑暗中释放CO2的速率是22mg/h,在光照下吸收CO2的速率是44mg/h,则将该植物黑暗处理6小时,然后在同样光照下6小时后,可积累的葡萄糖是______mg
II某实验小组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他们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入适宜培养液的试管中,以白炽台灯作为光源。移动台灯改变光源与试管的距离;CO2浓度分别设置为0.03%和0.05%,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1 曲线2(如图二)。比较C、D两点的光合速率,可见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若C处突然关闭台灯,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如何变化?___。F点的含义是__。若用缺镁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其他条件不变,F点应向移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Ⅰ.某人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两个实验,最初时各个试管中小球藻的量相同,请回答:
(1)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很快,在相同培养液中,装置(a)和(b)分别培养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阳光下。
①写出此时A瓶中酵母菌主要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反应式________
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能一直存活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2)实验二: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 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________,该实验中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
Ⅱ.温度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为了研究A、B两种植物对高温的反应,科学家用不同的温度处理这些植物的叶片,然后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及叶片的离子渗漏。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注:对照实验在30℃时进行,每项温度处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均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A、B两种植物而言,植物________可能生活在热带地区。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而言,________过程对高温更敏感。
(2)试分析高温抑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原因:(要求答对两点)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10分)Ⅰ.某人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两个实验,最初时各个试管中小球藻的量相同,请回答:
实验一 实验二
(1)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很快,在相同培养液中,装置(a)和(b)分别培养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阳光下。
①写出此时A瓶中酵母菌主要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反应式
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能一直存活吗? ,为什么 。
(2)实验二: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 ,该实验中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 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
Ⅱ.温度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为了研究A、B两种植物对高温的反应,科学家用不同的温度处理这些植物的叶片,然后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及叶片的离子渗漏。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注:对照实验在30℃时进行,每项温度处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均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对A、B两种植物而言,植物 可能生活在热带地区。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而言, 过程对高温更敏感。
⑵试分析高温抑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原因:(要求答对两点)
① 。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