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要大力弘扬宗教中与人为善,众生平等的观点,其哲学依据是( )
A.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48.宗教在我国有悠长的历史。关于宗教的本质,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B.是唯心主义世界观C.是科学的世界观D.是科学的方法论
47.从唯物论角度看,农业结构调整不能搞“一刀切”。这是因为(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只有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据此回答48-50题。
46.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
A.只有优化各部分的结构,才能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
C.整体的性能状况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况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4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从哲学上讲,余光中先生的这首《乡愁》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④事物处于一个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现代农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逐步推开,不能搞“一刀切”,硬性要求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据此回答46-47题
4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43.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就必须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这是因为( )
①不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 ②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③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化为另一种存在状态,其中规律的表现是不同的 ④事物由一种发展阶段转化为另一种发展阶段,其中规律的表现是不同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新传染病的出现并不意外”说明( )
A.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规律性 B.人们在新的传染病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被人们利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1.材料表明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C.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是客观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0.“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志明天青藏通途。”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副对联形象地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只要发扬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就能改造世界
C.人的意识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
D.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随着人类生存条件的变化,全球贸易活动、远程旅行的频繁,以及气候变化等,新传染病的出现并不意外。据此回答41-4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