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城市环境特点: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在城市中,由于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条件,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环节,将产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诸多问题。

  <2>产生的问题: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量集中,对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①环境的严重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绿化面积小。

  4. 制定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五. 我国城市的发展:

  1. 特点:

  <1>城市化的进展是一个有计划逐步发展的过程,
  <2>大中城市增长快,小城市发展缓慢;
  <3>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有了一些合理的改变,但仍不平衡

  2. 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

六. 人类和环境

1. 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这里所讲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2. 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类:

  ①给人类社会供应物质和能量;
  ②给人类栖息和繁衍提供含有媒质(空气,水等)的一定空间;
  ③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所排泄的废弃物;
  ④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反馈作用)。

  <2>人类对环境:

  ①通过使用工具进行开发性生产劳动作用于环境;
  ②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
  ③通过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活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3. 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有时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自下而上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包括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或者自然界本来就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如因缺碘而出现的大脖子病等。及自然界中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如因氟含量过多引起的氟骨病等。

  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更多的是关注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

  <1>滥采滥用自然资源,如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造成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失调;滥垦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使有害人体的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任其散落地表各地,污染环境。
  <2>任意排放有害物质,使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污染和毒化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3>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垃圾、污水、噪声、汽车废气、交通拥塞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4>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如修建水库大坝来注意生态平衡问题,引起土壤盐碱化,某些鱼类绝迹等。

  4.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搞好国土整治工作
  <3>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4. 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地图轮廓

中心城市

特色

发展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辽中南

沈阳、大连

重工业老基地


① 资源、能源较丰富
② 交通便利
③ 重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④ 技术协作较好

能源、水源不足

  发挥重工业优势,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适当限制某些耗能大、当地又缺乏原料资源工业发展

京津唐

北京、天津、唐山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 资源、能源丰富
② 交通便利
③ 工业基础强,社会协作好
④ 农业基础较好。

水源缺乏

  重点放在钢铁、石化、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较纺和精细化工

沪宁杭

上海

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 水源充足
② 水陆交通发达
③ 科技力量强,社会协作好
④ 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
⑤ 农业基础雄厚

能源、矿产资源缺乏

  结构轻型化,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珠江三角洲

广州、深圳、珠海

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特别是轻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基地

① 水源充足
② 水陆交通发达
③ 临近港澳,海外联系历史悠久
④ 市场经济发达
⑤ 农业基础雄厚

能源、矿产资源缺乏

  发挥特区、侨乡优势,促使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五单元 人口和城市、人类与环境

[知识要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

  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特点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期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流向

① 从欧洲迁往美洲,大批殖民者到美洲进行掠夺
② 殖民者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
③ 帝国主义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

① 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移民
② 西亚石油收大增,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3.本章节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产销分布、我国农业生产基地等内容一定要落实到地图上即文要对图,以图证文。地图是地理事象的信息载体,复习时先熟悉地图图例注记开头位置等这些显性住处形成直观性形象记忆;在此基础上善于从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甚至邻国、交通等地缘位置出发,分析推导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及人口、经济、城市及各人文要素与农业布局之间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更为重要的记忆更深刻的地图和隐性信息。同时要注意不同图象之间叠加转化,并可引申发展构成新图。如我国农业生产基地叠加就可知某地农业生产综合状况,象太湖流城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商品棉基地,还是出口商品基地,也是油料作物基地和桑蚕基地。

  4.对机械记忆的一些知识尽可能缩位成顺口溜,以加深记忆。如五大粮食出口国美加法澳阿;原产中国的作物茶桑水豆子;自然影响因素光热水土;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湖四江成松嫩;甘蔗台两个闽川云;甜菜黑杏蒙新。

  5.时事部分有关农业的大事,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出现的新问题,为欧洲特别英国疯牛病事件,比利时“二恶英污染肉鸡”事件,美国基因食品事件等,它们都是因为人为改变食物链或生物性状不当,产生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并有失控的危险;另一方面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西部农业开发要环保先行,以水定耕,并做好退耕还牧还林,又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廉价农产品的进入将为我国调整农业生产的部门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大科技、资金投入,转化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带来巨大压力与动力。

第四单元 工业

历次技术革命

起始时间

主要标志

新的工业部门

工业布局及主要工业基础

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

18世纪

蒸汽机的发明

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等

① 由分散走向集中,主要在煤、铁产地和交通便利地。
② 英国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业区,伯明翰钢铁工业基地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

19世纪70年代

电气化

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制造业

① 规模更大更集中
②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原苏联欧洲部分工业区。世界形成西欧、美国两大工业地带

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

20世纪50年代

微电子技术发展及其普遍应用

电子、宇航、半导体、核激光、高分子合成等工业

① 集中走向分散,新兴工业主要在知识技术密集地和现代交通发达地
② 美国硅谷,日本硅岛,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

[复习指导]

  1.复习时要善于对所学知识点浓缩并重新组成形成新的联系体系,可以是内在的逻辑联系,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联系,使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序化,便于理解记忆,注重从个到类到规律性的知识架构,从而为自己在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奠定特有的地理思维方式与解题思路。

  如水热状况对耕作制度的影响,中温度半湿润是一年一熟旱作农业;暖温度半湿润是两年三熟旱作农业;亚热带湿润地区是一年两熟至三熟的水作农业;热带湿润地区是一年三熟的水作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放牧业和灌溉农业。

  如地形对农业部门结构影响,平原往往有利于发展耕作业;丘陵缓坡也可修梯田,往往有利发展水果及经济林木种植业;山地山区往往发展林业,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立体农业;青藏高原发展河谷农业;低洼地发展基塘农业。

  如光热条件与农作物品种关系,粮作方面,春小麦---> 中温带;冬小麦--->暖温带;水稻---> 亚热带、热带;玉米--->温带、亚热带、热带;谷子是北方耐旱粮作,甘薯是南方耐旱粮作。经作方面,糖料作物:甜菜 --->中温带,甘蔗---> 南亚热带、热带;纤维类作物:棉花--->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桑蚕---> 亚热带,亚麻---> 中温带,黄麻---> 热带,蕉麻---> 热带,剑麻---> 热带;饮料作物:茶叶---> 亚热带,热带,咖啡---> 热带,可可---> 热带,椰子---> 热带;共同热物:茶叶---> 亚热带,热带,咖啡---> 热带,可可---> 热带,椰子---> 热带;其它热带经作:天然橡胶、油棕、金鸡纳、香蕉、菠萝等。

  2.列表比较法是学习人文地理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可弄清地理概念、事象之间异同,使记忆的知识由零乱变系统,由抽象变具体、由分散变集中,从而形成确切、清晰的印记。本章节内容很多都可列表比较,如下所示,这样对相关内容记忆更深刻。

项目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阶段

 

 

农业结构

 

 

人口结构

 

 

工具动力

 

 

生产技术

 

 

经营方式

 

 

效率

 

 

 

三大粮作

自然分布

中国

世界

 

 

 

 

 

 

 

 

 

 

 

 


   

地区

粮食总产量最多

粮食人均量

最多

最少

 

 

 

国家

 

 

 

 

我国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0  1288  1296  1302  1306  1312  1314  1318  1324  1326  1332  1338  1342  1344  1348  1354  1356  1362  1366  1368  1372  1374  1378  1380  1382  1383  1384  1386  1387  1388  1390  1392  1396  1398  1402  1404  1408  1414  1416  1422  1426  1428  1432  1438  1444  1446  1452  1456  1458  1464  1468  1474  1482  4470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