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的过程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一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告诉生产者
A、要更加勤奋地劳动 B、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
C、要加强广告宣传 D、了解消费心理、消费爱好
26、此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正草案依照法定程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国家机关在组织和活动中坚持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依法治国原则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5、个人所得税法修正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从政治常识角度看,表明了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D、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24.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是
A.财政决算 B.财政收入 C.财政预算 D.财政支出
23.某企业 “库存商品”账面上有一笔货物――生铁50000吨,金额58000元,而盘存实物时未发现该批货物,追查得知,此货已销售出去。该企业未记销售和纳税的行为属于
A.不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B.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行为
C.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D.抗拒税法规定的行为
22.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21.“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A.存款储蓄行为 B.投资行为 C.交换行为 D.生产行为
20.2004年,中央财政拿出近2000亿支持“三农”;中央财政用于科教文卫体的支出近1000亿元;还欠及用于今年的出口退税4000多亿元;与此同时,西气东输、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捷报频传;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也都得到国家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这表明,在我国
A.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纳税大户 B.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C.税收数额逐年加大 D.税收是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人民
19.为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加强了城市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这些投资属于
A.积累基金 B.物资储备基金
C.社会公共消费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12.某银行在一年中,共向企业贷款7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9%;全年吸收存款9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5%。在这一年里,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20万元,办公费用等支出6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是
A.100万元 B.80万元 C.200万元 D.180万元
13 .我国税法规定以纯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
14 .张先生打算用3万元进行投资,他没有医疗保险,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投入。除此之外,他还想选择风险较小的其他投资方式。比较适合张先生的投资理财组合是
A.人身保险和股票 B.人身保险和政府债券
C.财产保险和金融债券 D.财产保险和企业债券
2004年上半年,针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保持和巩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适当调整财政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5 .国家适当调整了长期建设国债的力度和结构。2004年年初预算安排国债项目资金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了300亿元,并调整了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主要用于农林水、生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及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项目。这体现了
A.减少财政赤字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C.财政的作用集中体现在财政支出上
D.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
16 .我国一位公民将4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或购买股票,其共同点是
A.都是一种投机行为,风险较大
B.都是针对风险的投资行为,没有风险
C.都以获得利息为目的
D.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
17 .据测算,2004年因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减免农业税可减轻农民负担约300亿元。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宣布2006年将全部取消农业税。这表明
①国家在运用税收这个宏观调控手段发展农业
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③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④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8 .我国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最大的区别在于
A.前者参保费用低,后者参保费用高
B.前者具有强制性,后者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C.前者赔付标准低,后者赔付标准高
D.前者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后者费用由个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