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不同 B.甲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等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D.乙和丁都是化合物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914507[举报]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3/29/9e18338e.png)
(一)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3/29/47c5a31c.png)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
【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
(二)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实验.用A、B、C、D四支试管各取室温下等体积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再向A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B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C试管中滴加氯化铵溶液、D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振荡.
【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的问题是氢氧化钙能否与
【表达与交流】:①阳阳同学根据在D试管中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判断D试管中无化学反应发生.你认为此判断的依据是否合理
②为科学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对B试管中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继续进行探究.阳阳同学猜想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娇娇同学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请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加入试 管中,向其中 |
娇娇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滤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是 | |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加入试管中,向其中 |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3/29/658a0a83.png)
(三)现有CaCO3 和KHCO3的混合物,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混合物来判定其中两种成分的质量比.
①甲同学称取2.00g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为ag,则a=
②已知KHCO3 和NaHCO3一样加热易分解,K2CO3的分解温度远高于1000℃.乙同学称取Wg混合物充分加热,所得CO2气体质量(m) 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m(CaCO3):m(KHCO3)═
含钠元素、钙元素的化合物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一)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______.
![](http://thumb.zyjl.cn/pic5/upload/201311/5286916e2e9d2.png)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______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______;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______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______方法除去.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
(二)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实验.用A、B、C、D四支试管各取室温下等体积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再向A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B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C试管中滴加氯化铵溶液、D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振荡.
【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的问题是氢氧化钙能否与______(选填“酸”、“碱”、“盐”)发生反应?
【表达与交流】:①阳阳同学根据在D试管中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判断D试管中无化学反应发生.你认为此判断的依据是否合理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并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②为科学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对B试管中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继续进行探究.阳阳同学猜想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娇娇同学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请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加入试 管中,向其中______ | ______ | 娇娇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滤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是 ______ |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加入试管中,向其中______ | ______ |
![](http://thumb.zyjl.cn/pic5/upload/201311/5286916e3e5c8.png)
(三)现有CaCO3 和KHCO3的混合物,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混合物来判定其中两种成分的质量比.
①甲同学称取2.00g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为ag,则a=______.该同学能否由气体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两成分的质量比?______(填“能”或“不能”)
②已知KHCO3 和NaHCO3一样加热易分解,K2CO3的分解温度远高于1000℃.乙同学称取Wg混合物充分加热,所得CO2气体质量(m) 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m(CaCO3):m(KHCO3)═______(用含b、c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含钠元素、钙元素的化合物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一)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______.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hx/web/STSource/20131029154112791341858/SYS201310291541127913418026_ST/images0.png)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______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______;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______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______方法除去.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
(二)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实验.用A、B、C、D四支试管各取室温下等体积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再向A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B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C试管中滴加氯化铵溶液、D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振荡.
【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的问题是氢氧化钙能否与______(选填“酸”、“碱”、“盐”)发生反应?
【表达与交流】:①阳阳同学根据在D试管中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判断D试管中无化学反应发生.你认为此判断的依据是否合理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并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②为科学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对B试管中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继续进行探究.阳阳同学猜想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娇娇同学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请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同学们认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B试管中滤液的处理提出可行的建议______
(三)现有CaCO3 和KHCO3的混合物,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混合物来判定其中两种成分的质量比.
①甲同学称取2.00g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为ag,则a=______.该同学能否由气体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两成分的质量比?______(填“能”或“不能”)
②已知KHCO3 和NaHCO3一样加热易分解,K2CO3的分解温度远高于1000℃.乙同学称取Wg混合物充分加热,所得CO2气体质量(m) 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m(CaCO3):m(KHCO3)═______(用含b、c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______.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hx/web/STSource/20131029154112791341858/SYS201310291541127913418026_ST/images0.png)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______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______;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______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______方法除去.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
(二)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实验.用A、B、C、D四支试管各取室温下等体积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再向A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B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C试管中滴加氯化铵溶液、D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振荡.
【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的问题是氢氧化钙能否与______(选填“酸”、“碱”、“盐”)发生反应?
【表达与交流】:①阳阳同学根据在D试管中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判断D试管中无化学反应发生.你认为此判断的依据是否合理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并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②为科学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对B试管中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继续进行探究.阳阳同学猜想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娇娇同学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请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加入试 管中,向其中______ | ______ | 娇娇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滤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是 ______ |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加入试管中,向其中______ | ______ |
(三)现有CaCO3 和KHCO3的混合物,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混合物来判定其中两种成分的质量比.
①甲同学称取2.00g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为ag,则a=______.该同学能否由气体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两成分的质量比?______(填“能”或“不能”)
②已知KHCO3 和NaHCO3一样加热易分解,K2CO3的分解温度远高于1000℃.乙同学称取Wg混合物充分加热,所得CO2气体质量(m) 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m(CaCO3):m(KHCO3)═______(用含b、c的代数式表示)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hx/web/STSource/20131029154112791341858/SYS201310291541127913418026_ST/images1.png)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hx/web/STSource/20131029154112791341858/SYS201310291541127913418026_ST/images2.png)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3/6/9d599263.png)
(1)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3/6/d29abb09.png)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2)活性炭可用于除去有害气体或用于食品工业上的脱色,这是因活性炭有很强 能力.
(3)图2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甲是单质,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既能够做气肥又能够引起温室效应;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则: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4)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写出用图3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 ;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后,继续注水,若能观察到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5)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发现质量减少4.4g (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CaCO3质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3/6/9d599263.png)
(1)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3/6/d29abb09.png)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2)活性炭可用于除去有害气体或用于食品工业上的脱色,这是因活性炭有很强
(3)图2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甲是单质,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既能够做气肥又能够引起温室效应;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则: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后,继续注水,若能观察到
(5)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发现质量减少4.4g (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CaCO3质量.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2/158/6117e512.png)
(1)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中需用到的装置是
(2)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Ⅰ)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Ⅱ)某饮水点处用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处理步骤如下: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2/158/57705017.png)
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3)自然界的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加热时Ca(HCO3)2会分解.
[查阅资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请你一起参与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产物成分的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该猜想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为探究气体的成分,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2/158/a8f38e47.png)
操作1.将Ca(HCO3)2加热分解后的气体通入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球形干燥管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在操作2之前一定要进行的实验是
交流2.乙同学认为,还可以得出“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
CaCO3↓+CO2↑”
丙同学对上述探究活动提出两处异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2/158/6117e512.png)
(1)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中需用到的装置是
乙
乙
(填“甲”或“乙”).(2)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Ⅰ)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蒸馏水
蒸馏水
.(Ⅱ)某饮水点处用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处理步骤如下: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2/158/57705017.png)
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
B
B
(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A
A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3)自然界的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加热时Ca(HCO3)2会分解.
[查阅资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请你一起参与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产物成分的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该猜想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为探究气体的成分,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2/158/a8f38e47.png)
操作1.将Ca(HCO3)2加热分解后的气体通入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球形干燥管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在操作2之前一定要进行的实验是
点燃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点燃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交流2.乙同学认为,还可以得出“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
| ||
丙同学对上述探究活动提出两处异议:
丙同学的异议 | 你是否同意丙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异议一:乙同学的“结论2”不正确 | 同意此观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氢原子,反应后又无氢气生成,所以应有水生成. 同意此观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氢原子,反应后又无氢气生成,所以应有水生成. |
异议二:该实验不能判断氧气是否存在 | 不同意此观点.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若有氧气产生,实验操作2中的木条燃烧的会更旺. 不同意此观点.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若有氧气产生,实验操作2中的木条燃烧的会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