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下列关于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干冰 B.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C.一般情况下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CO2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912203[举报]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__、b:______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能和CO2发生化学反应.
(2)在常温下Na2O2能和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足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
②C装置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
③D装置的烧杯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得出结论]:(1)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②______(填装置出现的现象)说明Na2O2和CO2反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2)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拓展提高]:现有一包保存不当的过氧化钠粉末,已证明其已完全变质.为探究其成分,有同学设计了以下定性和定量两种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一、定性方案:
二、定量方案:
称取39.8g样品于一只质量为45g的锥形瓶中,一次性加入20mL蒸馏水后将锥形瓶放置在电子天平上,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观察显示数字的变化,并绘制出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请你根据曲线计算出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__、b:______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能和CO2发生化学反应.
(2)在常温下Na2O2能和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足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
②C装置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
③D装置的烧杯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得出结论]:(1)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②______(填装置出现的现象)说明Na2O2和CO2反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2)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拓展提高]:现有一包保存不当的过氧化钠粉末,已证明其已完全变质.为探究其成分,有同学设计了以下定性和定量两种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一、定性方案: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样,先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粉末中既有NaOH也有Na2CO3 |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称取39.8g样品于一只质量为45g的锥形瓶中,一次性加入20mL蒸馏水后将锥形瓶放置在电子天平上,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观察显示数字的变化,并绘制出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请你根据曲线计算出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3月11日发生9.0级(日本地震厅)大地震,并引起大海啸,同时又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危及日本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 合理的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 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跑向楼下 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3)对于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B.1g二氧化氯含氯元素0.355g
C.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D.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1个氧分子
(4)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
①核辐射的标志是
②目前检测到核辐射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131和铯-137.人工放射性核素碘元素(I-131)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131的原子序数是53 B.I-131中子数是53
C.I-131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D.I-131的质子数是53
③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碘化钾(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1 D.+2
(5)地震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H2等.
Ⅰ.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 MgCa(CO3)2═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 ;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方程式中还应补充 ;
Ⅱ.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上述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 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跑向楼下 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3)对于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B.1g二氧化氯含氯元素0.355g
C.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D.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1个氧分子
(4)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
①核辐射的标志是
②目前检测到核辐射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131和铯-137.人工放射性核素碘元素(I-131)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131的原子序数是53 B.I-131中子数是53
C.I-131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D.I-131的质子数是53
③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碘化钾(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1 D.+2
(5)地震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H2等.
Ⅰ.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 MgCa(CO3)2═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方程式中还应补充
Ⅱ.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3月11日发生9.0级(日本地震厅)大地震,并引起大海啸,同时又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危及日本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______合理的______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 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跑向楼下 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______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3)对于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B.1g二氧化氯含氯元素0.355g
C.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D.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1个氧分子
(4)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
①核辐射的标志是______
②目前检测到核辐射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131和铯-137.人工放射性核素碘元素(I-131)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I-131的原子序数是53 B.I-131中子数是53
C.I-131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D.I-131的质子数是53
③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碘化钾(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A.-2 B.-1 C.+1 D.+2
(5)地震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H2等.
Ⅰ.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 MgCa(CO3)2═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______;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方程式中还应补充______;
Ⅱ.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H2+Fe2O3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______合理的______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 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跑向楼下 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______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3)对于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B.1g二氧化氯含氯元素0.355g
C.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D.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1个氧分子
(4)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
①核辐射的标志是______
②目前检测到核辐射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131和铯-137.人工放射性核素碘元素(I-131)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I-131的原子序数是53 B.I-131中子数是53
C.I-131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D.I-131的质子数是53
③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碘化钾(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A.-2 B.-1 C.+1 D.+2
(5)地震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H2等.
Ⅰ.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 MgCa(CO3)2═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______;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方程式中还应补充______;
Ⅱ.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H2+Fe2O3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3月11日发生9.0级(日本地震厅)大地震,并引起大海啸,同时又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危及日本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______合理的______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 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跑向楼下 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______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3)对于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B.1g二氧化氯含氯元素0.355g
C.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D.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1个氧分子
(4)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
①核辐射的标志是______
②目前检测到核辐射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131和铯-137.人工放射性核素碘元素(I-131)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I-131的原子序数是53 B.I-131中子数是53
C.I-131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D.I-131的质子数是53
③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碘化钾(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A.-2 B.-1 C.+1 D.+2
(5)地震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H2等.
Ⅰ.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 MgCa(CO3)2═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______;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方程式中还应补充______;
Ⅱ.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上述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学习中和反应时,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用胶头滴管将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小军发现: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
______;
【探究二】:探究反应发生及反应终点问题
实验中,除了温度有变化外,没有任何现象能证明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是否已至终点,小雯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滴加试剂时同时搅拌).
①通过实验现象,小雯排除了实验B,你认为她的理由是______;
②实验C中溶液的颜色最终变成了红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______;
③实验时,老师告诉小雯:相对于实验A,实验D也有不足.通过下面的资料,你认为理由是______;
【资料卡片】: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紫色石蕊试液 | pH<5.0:红色 | 5.0<pH<8.0:紫色 | pH>8.0:蓝色 |
无色酚酞试液 | pH<8.2:无色 | 8.2<pH<10.0:红色 | pH>10.0:无色 |
【探究三】:探究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1)为了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连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所得溶液沸腾时的温度______100℃(填“>”、“<”或“=”);
②实验后溶液一定显碱性的试管有______支,实验3后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______(填“>”、“<”或“=”)实验2后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
③通过上述探究,你对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有何新的认识?______;
(2)小岳在他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探究四】:从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中回收较为纯净的NaOH
小江同学查阅了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见资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骤进行了实验(其中Ⅰ、Ⅱ、Ⅲ为实验操作):
【资料卡片】:
温度/°C | 1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64 | 85 | 138 | 203 | 285 | 376 |
①试剂A是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②操作名称:Ⅰ______、Ⅱ______、Ⅲ______;
③为获得纯度较高的NaOH固体,小江同学应在干燥前将其用______进行淋洗.
【探究五】:测定NaOH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小海取13.5g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设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
求:①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②在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质量的关系图(不要求精确);解题过程:______;
【反思】: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小海方法有误,求出的NaOH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大,造成错误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拓展提高】:欲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你对小海的实验会做怎样的改进?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