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67261[举报]
1.D 2. D 3.A 4.B 5.A 6.B 7.D 8.A 9.AB 10.BD 11. D 12. CD 13.D 14.AD
15.
⑴ 测定pH或滴加Na2CO3溶液或将甲酸滴加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不应用金属Na)
⑵ 测定HCOONa溶液的pH或将等pH的HCOOH溶液和HCl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测其pH的变化或比较等浓度甲酸和盐酸的导电性等
⑶ 出现银镜
由于羟基对醛基的影响,导致甲酸中的醛基不具有典型醛基的性质
⑷ ① 甲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CO和H2O
②
16.
(1)强氧化性(漂白性)(2分)
(2)ABC(3分)
(3)降低2 Na2CO3?3H2O2的溶解度,析出更多晶体。(2分)
(4)催化双氧水的分解反应。(2分)
(5)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温度低时反应慢。(2分)
(6)晶体的洗涤(2分)
17.
(1)2Na+2H2O=2Na++2OH-+H2↑(3分) (2)酸(1分)NH4++H2O=NH3?H2O+H+(2分)(共3分) (3)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3分) (4)(I)NO2(2分)
(Ⅱ)b(2分) (Ⅲ)0.8(或0.8mol/L)(2分) (Ⅳ)增大NO2的浓度(合理均可)
18.
(1)8A1+3Fe3O4
(2)A13++
(3)取少量丙溶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红红,则证明有Fe3+(合量答案均给分)
(4)Fe-2e-=Fe2+, 4Fe2++10H2O+O2=4Fe(OH)3↓+8H+
19.
①取代 ② 、③+H2Oeq \o(\s\up 2(稀盐酸――――→+CH2COOH
20.
(1)1.66%(保留两位小数)。
(2)
(3)
21(A).
(1分) ② 小于( l 分),因为O原子和N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分别为: N 原子的 p 轨道半充满,相对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大( 2分);sp3 ( l 分);三角锥形( l 分)。(2) 4 ( l 分);2 ( l 分)。 (3)氧与氢的电负性差大于氧与氟的电负性差( 1 分)。
21(B)。
(1)随着反应的进行,NH3逐渐减少。(2)氨气,c,NH3比空气轻,可利用向上排空气的原理使装置B中的NH3进人装置A。(3)不断搅拌,直至无NH3检出。(4) ,由于镁条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导致瓶B中氨气部分外逸,实际消耗氨气体积小于计算所得体积值。
www.ks5u.com
在NaBr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溶液不分层,由无色变为橙色
- B.溶液分层,上层橙色,下层无色
- C.溶液不分层,由橙色变为无色
- D.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色
步骤操作现象(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1)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大于7 |
(2)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CCl4层呈橙色 |
(3) |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4) |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A、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SO42- | B、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a+、Br-、CO32- | C、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CO32- | D、若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K+,则步骤⑤中还需再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