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猜想3: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力都有关,猜想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小明和小强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小明的实验记录: 物理量控制因素钩码重/N绳端拉力/N机械效率 大致相同10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86265[举报]
同学们准备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前,大家就此进行了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3、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两个因素均有关
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5、可能与绳子的绕法有关
芳芳和兰兰运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分别对其中的两个猜想进行了探究,她们将实验记录的一些数据填在如下表中。
1、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3、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两个因素均有关
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5、可能与绳子的绕法有关
芳芳和兰兰运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分别对其中的两个猜想进行了探究,她们将实验记录的一些数据填在如下表中。
图 表
(1)表中计算结果还缺了一项,清你帮她们完成。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她俩的探究结果。
(3)兰兰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得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如不正确,怎样叙述才正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她俩的探究结果。
(3)兰兰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得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如不正确,怎样叙述才正确?
小王同学学习了动滑轮知识后认识到,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于是他猜想:利用动滑轮做功和不用动滑轮直接对物体做功应该相等.他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选用不同的动滑轮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用弹簧秤称出钩码受到的重力G.再利用动滑轮,竖直向上拉弹簧秤使钩码匀速上升一段高度,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大小.用刻度尺分别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秤钩移动的距离s.小王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甲滑轮G=1牛)
表二(甲滑轮G=2牛)
①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对重物做同样的功,利用动滑轮做功 不用动滑轮直接对物体做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他进一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如果对重物做同样的功,直接提起重物做功WG(焦)与拉力通过动滑轮做功WF(焦)之间的比例(比值)有一定规律,而且这个比例的大小与滑轮的重和物体的重有一定关系.请你帮他分析规律.
(a) 分析表一或表二中1、2、3(或6、7、8)的相关数据可得: ;
(b) 分析表一或表二中1、4、5(或6、9、10)的相关数据可得: ;
(c) 分析表一和表二中1、2、3和6、7、8(或4和9,或5和10)的相关数据可得: ;
小王同学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当 时,利用动滑轮做功和不用动滑轮直接对物体做功相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表一(甲滑轮G=1牛)
实验 序号 | 重力G (牛) | 拉力F (牛) | 重物上升 距离h (米) | 绳自由端上升 距离s(米) | 直接提起重物 做功WG(焦) | 拉力通过动滑轮 做功WF(焦) |
1 | 4 | 2.5 | 0.1 | 0.2 | 0.4 | 0.5 |
2 | 4 | 2.5 | 0.2 | 0.4 | 0.8 | 1.0 |
3 | 4 | 2.5 | 0.3 | 0.6 | 1.2 | 1.5 |
4 | 10 | 5.5 | 0.1 | 0.2 | 1 | 1.1 |
5 | 20 | 10.5 | 0.1 | 0.2 | 2 | 2.1 |
实验 序号 | 重力G (牛) | 拉力F (牛) | 重物上升 距离h (米) | 绳自由端上升 距离s(米) | 直接提起重物 做功WG(焦) | 拉力通过动滑轮 做功WF(焦) |
6 | 4 | 3 | 0.1 | 0.2 | 0.4 | 0.6 |
7 | 4 | 3 | 0.2 | 0.4 | 0.8 | 1.2 |
8 | 4 | 3 | 0.3 | 0.6 | 1.2 | 1.8 |
9 | 10 | 6 | 0.1 | 0.2 | 1 | 1.2 |
10 | 20 | 11 | 0.1 | 0.2 | 2 | 2.2 |
②他进一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如果对重物做同样的功,直接提起重物做功WG(焦)与拉力通过动滑轮做功WF(焦)之间的比例(比值)有一定规律,而且这个比例的大小与滑轮的重和物体的重有一定关系.请你帮他分析规律.
(a) 分析表一或表二中1、2、3(或6、7、8)的相关数据可得: ;
(b) 分析表一或表二中1、4、5(或6、9、10)的相关数据可得: ;
(c) 分析表一和表二中1、2、3和6、7、8(或4和9,或5和10)的相关数据可得: ;
小王同学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当 时,利用动滑轮做功和不用动滑轮直接对物体做功相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A.水蒸气 B.小水珠
(4)萘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明由此提出问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的猜想是:
猜想一: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晶体A进行实验,其探究过程如下:
①先取一定质量的萘,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加热,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萘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1=
②再取
③比较t1和t2,若t1和t2不相等,则说明猜想一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慢
慢
(快/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秒表
秒表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B
B
(填序号).A.水蒸气 B.小水珠
(4)萘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明由此提出问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的猜想是:
猜想一: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晶体A进行实验,其探究过程如下:
①先取一定质量的萘,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加热,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萘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1=
15
15
min.②再取
相同质量的晶体A
相同质量的晶体A
,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记下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t2.③比较t1和t2,若t1和t2不相等,则说明猜想一是
正确
正确
(正确/错误)的.在“探究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表所示.
(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2)前三次实验中,第
(3)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
(4)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5)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次数 | 钩码重G/N | 钓码上升的高度h/cm | 测力计的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
1 | 3 | 2 | 1.2 | 6 |
2 | 3 | 5 | 1.2 | 15 |
3 | 3 | 8 | 1.2 | 26 |
4 | 3 | 10 | 1.2 | 30 |
匀速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2)前三次实验中,第
3
3
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3)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
0.3
0.3
J,总功是0.36
0.36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83.3%
.(4)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物体被提起的高度
物体被提起的高度
是否有关.(5)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增大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动滑轮的重力
动滑轮的重力
有关(写出其它一种影响因素即可).初三9班综合实践小组的同学已探究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角有关.此外,他们又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斜面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2:斜面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一)为了验证猜想l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利用铁架台安装好斜面;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和4个钩码的总重;,
③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拉动装有4个钩码的木块,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刻度尺测出木块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s和木块上升的高度h;
④保持________不变,在斜面上铺一块毛巾重复步骤③;
⑤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两次的机械效率,进行比较.
(1)请你在下面表格内计算机械效率数值,并填入空格中.
接触面材料 | 物体重力/N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木块移动距离/m | 木块上升高度/m | 机械效率 |
木~木 | 3.3 | 2.6 | 0.4 | 0.2 | 63.5% |
木~毛巾 | 3.3 | 3.6 | 0.4 | 0.2 |
(二)在探究猜想2是否正确的过程中,同学们只需将(一)中的④改为________即可完成探究.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