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4)进一步综合分析单摆的周期与表中后三列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85361[举报]

(2011?宝山区一模)在学习“压力”时,某小组同学把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如图)所示,发现两手指与铅笔接触部位在受压力作用时都有凹陷的现象存在;同时还发现:两手指的凹陷程度不同.由此引发“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把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分别将实验测得的压力F、受力面积S和物体在沙中的下陷深度h分别记录在下面三张表中.
表一

F
(N)
S
(cm2
h
(cm)
1 5 10 0.8
2 10 20 0.8
3 15 30 0.8
表二

F
(N)
S
(cm2
h
(cm)
4 2.5 10 0.4
5 5 20 0.4
6 7.5 30 0.4
表三

F
(N)
S
(cm2
h
(cm)
7 2.5 20 0.2
8 5 40 0.2
9 7.5 60 0.2
(1)分析比较序号为1与4、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序号为
4与7(或1与5与8、或6与9)
4与7(或1与5与8、或6与9)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显著.
(3)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
表一或表二或表三
表一或表二或表三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单位面积的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
②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
单位面积的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单位面积的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07?怀柔区一模)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的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猜想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猜想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导体中的电流不变.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设计了实验电路.实验中所用元件有: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一块电流表、一块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单刀单掷开关及若干节干电池.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选用的电阻 电压/V 电流/A
1 甲电阻 1 0.05
2 2 0.10
3 3 0.15
4 乙电阻 1 0.1
5 2 0.2
6 3 0.3
7 丙电阻 1 0.2
8 2 0.4
9 3 0.6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甲电阻能验证上述猜想的实验电路图.

(2)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
1,2,3(或4,5,6)
1,2,3(或4,5,6)
(填写实验序号),可知猜想
B
B
是正确的(选填“A”、“B”或“C”).
(3)坐标图是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的三个电阻的U-I图象.其中图象c是电阻
的U-I图象.(选填“甲”、“乙”或“丙”)
(4)根据图的图象可知:甲电阻电流为0.2A时,电压为
4
4
V.
(5)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同学们又发现了一个规律,为了检验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他们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得到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R/Ω 50 46 42 25 20 10
U/V 14 12 10 8 6 4
I/A 0.28 0.26 0.24 0.32 0.3 0.4
U/I(V/A) 50 46.2 41.7 25 20 10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断他们发现的另外的规律是:
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之比等于该电阻值
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之比等于该电阻值

此空多余,请删去
此空多余,请删去
;他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可以应用于电学测量中,请列举一个应用该规律进行测量的例子:
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