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D.A.B间是否有相互作用力跟斜面倾角无关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66248[举报]

 

1. B  2. B  3.BC  4. D  5. BD  6. ABD  7. BD  8. ABD  9. ACD  10. ACD  11. A

12. BC  13. BC  14. BC

15.

16.    

17.1:1,  , 0

20081226

M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N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②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则有

        OP=v10t

        OM=v1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 v20=0

     

     ③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19.解析:(1)设乙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绳子上的弹力为T1,     

      对乙物体        =5N                    

当乙物体运动到最低点时,绳子上的弹力为T2

对乙物体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20N                      

(2)设甲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乙在最高点时甲物体恰好不下滑,有:    

乙在最低点时甲物体恰好不上滑,有:     

可解得:            

            

20.(1)由题意,A、B、C三物在C落地前均保持相对静止,

知:

对A有:

   (2)若,在C未落地之前

   

显然,B将在A上相对滑动,而C落地时间:

 

C落地瞬间,A、B的速度分别为:

    C落地后,水平方向上只有A、B相互作用,设B刚滑到A最右端二物即获共同速度,则B就刚不从A上滑下。由水平动量守恒可求出这个共同速度:

由动能定理(只算数值);

对A:

可知,B在A上相对滑到距离

21.(1)设物体从A滑落至B时速率为

                                           

                                            

        物体与小球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设共同速度为

                                           

                                            

   (2)设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为

                        

                        

        得                                  

  (3)设物体从EF滑下后与车达到相对静止,共同速度为v2相对车滑性的距离为S1

       车停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相对车滑行距离为S1

                                            

                                

                                     

      联立解得 (1分)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如图1):精英家教网
A. 用铅笔和直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细绳方向画直线,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C. 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用图钉固定,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的图示F′,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等;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①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②在物理学中跟力一样,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还有
 
至少写出三个,要求写名称).
(2)图2是利用两个电流表A1(微安表)和A2(毫安表)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的电路原理图.图中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固定电阻Rl和A1内阻之和为l0000Ω(比r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都大得多),A2为理想电流表.
①按电路原理图在图3虚线框内各实物图之间画出连线.
②在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移动至
 
(填“a端”、“中央”或“b端”).
③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I1和I2.多次改变滑动端c的位置,得到的数据为
I1(mA) 0.120 0.125 0.130 0.135 0.140 0.145
I2(mA) 480 400 320 232 140 68
在图4所示的坐标纸上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画出所对应的I1--I2曲线.
④利用所得曲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⑤该电路中电源输出的短路电流Im=
 
A.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如图1):
A. 用铅笔和直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细绳方向画直线,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C. 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用图钉固定,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的图示F′,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等;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①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②在物理学中跟力一样,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还有______至少写出三个,要求写名称).
(2)图2是利用两个电流表A1(微安表)和A2(毫安表)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的电路原理图.图中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固定电阻Rl和A1内阻之和为l0000Ω(比r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都大得多),A2为理想电流表.
①按电路原理图在图3虚线框内各实物图之间画出连线.
②在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移动至______(填“a端”、“中央”或“b端”).
③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I1和I2.多次改变滑动端c的位置,得到的数据为
I1(mA)0.1200.1250.1300.1350.1400.145
I2(mA)48040032023214068
在图4所示的坐标纸上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画出所对应的I1--I2曲线.
④利用所得曲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
⑤该电路中电源输出的短路电流Im=______A.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铅笔和直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细绳方向画直线,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1示,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F2所夹的对角线表示的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C.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用图钉固定,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的图示F′,比较合力F′和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等;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1)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
DCABEF
DCABEF
(填选项前的字母).
(2)在物理学中跟力一样,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还有
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
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
(至少写出两个,要求写名称,不得用符号表示).
如图2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s4+s5+s6)-(s1+s2+s3)
9T2
(s4+s5+s6)-(s1+s2+s3)
9T2
,加速度的大小是
0.64
0.64
m/s2,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0.86
0.86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