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加大的地区是A.朝鲜半岛 B.山东半岛 C.本州岛南部 D.台湾岛北部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5-6题. 径流带 降水量(112m) 蒸发量(mm)径流深度(mm) A <200 <200 <lO B 200―400 200―30() 10一50 过渡带 400―800 300―400 50―300 C 800-l600 400―700 300―900 D >1600 >700 >900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55391[举报]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O

11

12

13

14

15

C

A

B

C

B

C

B

B

A

B

A

D

D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D

C

D

B

D

C

B

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甲  11/12(2分)

    (2)①  温和多雨(2分)

    (3)土地荒漠化  热带雨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4)b  (1分)

  27.(1)三角洲地形,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河网密布,为城市提供淡水和运输。(3分)

      (2)①海水深,水域广;②没有泥沙淤积;③靠近国际航线;④港区发展预留空间大。(任答3点得3分)

      (3)乳畜业、园艺业、生态农业。(任答2点得4分)

  28.(1)①(平原地形,)地势低;②(西部、北部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2分)

     (2)沿海到内陆(1分)

     (3)①市场需求量加大;②交通条件改善;③冷藏、保鲜技术发展;④政策扶持;⑤科技投入加大等。(任答3点得6分)

(4)①距冬季风源地近(靠近亚洲高压);②地形平坦开阔:(2分)

29.(1)实线(1分)  西(偏)北风(1分)

    (2)甲(1分)

①水量大而稳定,无枯永期和冰期,全年可通航;②流经平原(落差小),水流平稳安全;③通航里程长;④与其他河流形成水运网,四通八达。(任答3点得3分)

(3)乙(1分)

    ①劳动力廉价;②土地.房屋租金低。(2分)

30.(1)特点:①b地年降水量大;(1分)②b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零。(1分)

    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西北风南下,经过海域增温增湿,在山地的迎风坡

形成丰富降水;(1分)夏季受来自太平洋东南风影响,形成降水,因处于背风坡,降水偏少。(1分)

(2)①河流水量丰富;②径流季节变化大;③(上游流经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④无结冰期;⑤含沙量较小。(任答3点得3分)

(3)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跃;②多山地,地势起伏大;③气候湿润,多暴雨。(3分)

(4)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南部沿海地区)(1分)

原因:①本国矿产资源匮乏(便于进口原料);②国内市场狭小(便于出口产品);③多良港(海运便利)。(任答2点得2分)

 

 

2009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材料一 “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曾用这句话形容过改革开放后的安徽小岗村。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影响下,小岗村有了新的发展。

(1)小岗村为什么能“一夜越过温饱线”? 你对小岗村如何“进入富裕门”有什么建议?

材料二  200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河南邓州市陶营乡徐楼村调研“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河南省邓州市农村首创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由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再由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和实施结果都要向全体村民公开,聪明的邓州人民还给它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称——“4+2”工作法,如今,这一工作法已在全省农村推开。

———— 新浪网

(2)材料二表明我国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发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什么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十字方针: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明确了旨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系列措施。

材料四  为了发挥区域优势,趋利避害,发展特色农业,增产增收。新疆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种植瓜果的经验,引进山东蔬菜大棚技术,反季节生产新疆特色瓜果。图为新疆某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改进型大棚。

(3)大棚的设计利用了温室效应原理,同时对传统大棚进行了改进。找出该大棚的改进所利用的地理学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解析图中所示的地理过程。

(4)结合国家“三农”问题的方针,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特色农业的利与弊?

材料五  会议指出要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当前,广大农村村民虽然在物质上富裕了,但业余生活仍然很单调,有的连找个读书的地方都很难,而赌博、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净化。

(5)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6)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冲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从经济生活角度讲,政府应当怎样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户数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隋

    11 673

    58 365

    唐中期

    12 635

    63 175

    北宋初期

    2l 386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年末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1),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2)。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谈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迭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图1

图2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5)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六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

(1)简要说明图中M、N、F、P四条小路走向与等高线的关系。

(2)假如图示区域发生山泥倾泻,你认为会形成灾害吗?请阐述理由。

材料二  2010年8月7日23时,甘肃舟曲地区发生特大地质灾害,遇难1447人,失踪318人,受伤住院72人,建筑和耕地损失惨重。舟曲位于秦岭南坡,靠近四川西部,贯穿境内的河流是嘉陵江上游的白龙江。

(3)用已学知识,试分析舟曲地区今年发生特大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实践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失业保险法》……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4)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6分)

材料四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5)从材料四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材料五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6)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7)综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材料六:近几年,由于我国各地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许多地方的房价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大中城市的房价更是令人堪忧。

材料七:为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以来,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38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8)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不少地方的房产价格开始回落,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请分析房产价格回落对人们生活和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9)结合材料七,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政府是怎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举行。沙特阿拉伯展馆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为“生命的活力”,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展馆着重展示在没有常年有水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

材料二  下图是沙特阿拉伯及其周边地区的示意图。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沙特阿拉伯位于               板块。

(2)“能源之城”是沙特馆展示的特色之一,这里的“能源”是指        。世博会开幕一个月后,一艘满载该种能源的轮船从波斯湾沿岸出发驶往上海,途经阿拉伯海时将______(顺,逆)水航行。

(3)为什么沙特阿拉伯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沙特阿拉伯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4)试分析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并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    首届世博会——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有25国参加,630万人次参观。……举办这次世博会的本意在于展示英国工业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世博会的召开不仅为英国开拓了广大的贸易市场,而且大大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发展。……对当时等级森严的英国来说,世博会也创造了一次让所有阶层都在同一屋檐下欣赏展品的交流机会。

——据《走进世博会》(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材料四    部分世博会推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年份

举办国与名称

推出的新产品与创新技术

1851

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大功率蒸汽车、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 等

1876

美国·费城世博会

电视、火车头、印刷机、打字机、多路传输电报机等

1878

法国·巴黎世博会

贝尔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

1889

法国·巴黎世博会

连续显示照片装置和新型感光胶片等

1893

美国·芝加哥世博会

交流发电系统,照明用电设备,霓虹灯等

(5)根据材料三分析,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举办对促进英国现代化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6)材料四中所列,19世纪后半期世博会举办城市有何共同特点?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四展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什么变化?

(7)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2010年中国能够成为“世博会主人”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材料五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上演。最终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到246个。

上海世博会提出了“科技世博”和“低碳世博”理念。“科技世博”直接推动了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中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声、光、电等高技术产业企业。“低碳世博” 反映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低碳世博”使园区内低碳元素比比皆是,比如印度馆内竹制的世界最大穹顶,这个竹制穹顶上方是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场馆提供绿色清洁能源;德国馆的绿色建筑技术,西班牙馆的环保藤条材料以及如同一个没水、没电、没热的“原始洞穴”的伦敦零碳社区——低碳技术把世博园区装扮得美轮美奂。

(注:低碳经济: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根据材料五回答(8)~(9)题:

(8)简要概括贯彻科技理念和低碳理念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9)请从经济常识角度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