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9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材料一 “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曾用这句话形容过改革开放后的安徽小岗村。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影响下,小岗村有了新的发展。

(1)小岗村为什么能“一夜越过温饱线”? 你对小岗村如何“进入富裕门”有什么建议?

材料二  200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河南邓州市陶营乡徐楼村调研“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河南省邓州市农村首创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由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再由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和实施结果都要向全体村民公开,聪明的邓州人民还给它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称——“4+2”工作法,如今,这一工作法已在全省农村推开。

———— 新浪网

(2)材料二表明我国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发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什么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十字方针: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明确了旨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系列措施。

材料四  为了发挥区域优势,趋利避害,发展特色农业,增产增收。新疆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种植瓜果的经验,引进山东蔬菜大棚技术,反季节生产新疆特色瓜果。图为新疆某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改进型大棚。

(3)大棚的设计利用了温室效应原理,同时对传统大棚进行了改进。找出该大棚的改进所利用的地理学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解析图中所示的地理过程。

(4)结合国家“三农”问题的方针,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特色农业的利与弊?

材料五  会议指出要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当前,广大农村村民虽然在物质上富裕了,但业余生活仍然很单调,有的连找个读书的地方都很难,而赌博、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净化。

(5)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6)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冲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从经济生活角度讲,政府应当怎样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

(1)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加大改革力度,在改革中求发展;加强基层党的领导,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利用“改革第一村”的资源,开发旅游产业等(言之成理,答出两条即可得分)

(2)建立了一套民主管理、监督、决策制度,把村民自治落在了实处。进一步发展了党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农村。

(3)水循环 地面、植物受到阳光照射,水汽蒸发或蒸腾到大棚顶部,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顺棚顶下滑到水槽,水滴沿水槽滴灌到秧苗根部

(4)利:使农业从粗放走向集约,追求品质,而不是追求农产品的量;减少过度开发而破坏农业资源;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业资金的投入;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态的改善和保护。

弊:农业结构调整等会导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不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

(5)①发展先进文化,牢牢把握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③通过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公民。④加大农村文化市场整治和管理力度,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⑤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6)①大力发展经济,把经济发展作为扩大就业的根本性措施。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④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其解决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

(1)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木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谈谈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个思想的。

(2)在近代世界史上,法、美、日三国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分别给本国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

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3)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2009年12月27至28日,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会议强调,明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这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5)材料三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材料四2005年-2009年我国某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4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936

3255

3587

4140

4761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7

36.7

35.8

36.3

37.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2

45.5

43.0

43.1

43.7

注:2009年某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4%。按年均纯收入1196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 007万人。

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价格均涨幅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材料五: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6)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五,请你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出谋划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