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98344[举报]

冰醋酸14.3 mL(约0.25 mol)、95% 乙醇23 mL(0.37 mol)、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饱和CaCl2溶液。(CaCl2易跟乙醇生成CaCl2·6CH3CH2OH;140℃时,乙醇会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易燃的乙醚的反应)
实验过程:主要是将各种装置连接好并检查气密性后,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①在蒸馏烧瓶里注入少量乙醇和所需的全部浓H2SO4并混合均匀,在分液漏斗里加入剩余的乙醇和全部冰醋酸并混合均匀;
②用油浴加热,温度保持在130~ 140℃;
③将分液漏斗内液体缓慢滴人蒸馏烧瓶,调节滴入液体的速率,使之与馏出酯的滴液速率大致相同,直到加料完毕;
④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直到没有液体馏出,停止加热;
⑤取下吸滤瓶B,将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分次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振荡至没有气泡产生时为止;
⑥将B中液体倒在另一分液漏斗中分液,弃去水层;
⑦在分液漏斗油层中加入饱和CaCl2溶液,振荡后静置,分层分液,弃去水层。油层为粗制乙酸乙酯。 试回答:
(1)配料时为何先加乙醇后加浓H2SO4__________________;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配料中的乙醇和乙酸未按物质的量比1:1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使加料与馏出液速率大致相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酯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同时用Na2CO3与CaCl2两种饱和溶液洗涤酯,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粗酯中还含有的主要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时B瓶支管接有长导管通向室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与应用:
(1)实验室制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操作方法:在试管里加入10%的________溶液2mL,滴入2%的
_________溶液4~6滴(以上选填“硫酸铜”或“氢氧化钠”),振荡即成。这样操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必要时可以加热)不能检验出来的是______。 A.HCOOCH3,C6H5COOH,C6H5CH2OH
B.NaHSO4,BaCl2,Na2CO3,酚酞
C.HCOOH,HCOONa,HCOOCH2CH3
D.葡萄糖,CH2OHCHOHCH2OH
(二)下列是四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层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3)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了探究新制氢氧化铜与久置氢氧化铜氧化性的差异性,利用乙醛作还原剂,他们设计的方案是:取编号为X、Y的两支试管,分别装入一定量的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和氢氧化铜沉淀,再分别加入3mL乙醛溶液,同时用水浴加热几分钟,结果X试管里出现砖红色沉淀,而Y试管出现黑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性学习小组乙对教材实验结论“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Cu2O。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
提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1价的铜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③在空气中灼烧Cu2O会生成CuO。
设计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重,反复多次至到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 g,比较a,b关系。
方案4:取红色固体沉淀装入试管里,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银白色银析出。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
(5)研究性学习小组丙,设计新方案,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要测定红色沉淀成分必须测定下列哪些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性学习小组丁上网查阅新闻得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化学的科学家”。“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因此他们想收集上述红色沉淀以制备化学试剂--蓝矾。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氯化钴溶液中,四氯合钴(Ⅱ)离子与六水合钴(Ⅱ)离子间存在如下平衡:
又知:二氯化钴的水合物存在以下平衡,在加热时会逐步失水,并呈现不同的颜色:
请你结合以上信息,完成下面的空格;
实验条件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浓度变化 |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0.5mol?L-1CoCl2 溶液;再慢慢滴加约6mL浓盐酸。 |
|
|
将上述试管中的溶液一分为二,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中加入约3mL蒸馏水,与第一支试管作对比。 |
|
| |
温度变化
| 取一支试管,加入3 mL95%乙醇溶液和少量(2-3小粒)氯化钴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再滴加蒸馏水,至溶液恰好呈粉红色,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该试管片刻。 |
|
|
酯的水解 条件变化 | 取三只试管,编号为1、2、3,分别注入4 mL蒸馏水、4 mL5 mol?L-1 硫酸、4 mL1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
|
在1、2试管中各滴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试管3中滴加2滴石蕊溶液,使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为橙色、红色和蓝色。 | |||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乙酸乙酯,振荡后用透明胶带纸对液相界面做好标记。将三只试管同时插入热水浴(65℃-70℃)中,加热6-10分钟。 |
a.冰醋酸14.3mL(约0.25mol),b.95%乙醇23mL(约0.37mol),c.浓H2SO4,d.饱和 Na2CO3溶液,e.饱和CaCl2溶液(CaCl2易跟乙醇生成CaCl2·6C2H5OH)。
实验过程主要是将各装置连接好并检查气密性后,进行以下各步骤:
①在蒸馏烧瓶里注入少量乙醇和所需全部浓 H2SO4并混合均匀。在分液漏斗里加入剩下的乙醇和全部冰醋酸并混合均匀。
②用油浴加热,温度保持在130℃~140℃。
③将分液漏斗内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烧瓶。调节滴入液体速率,使之与馏出酯的滴液速率大致相同,直到加料完毕。
④温度保持一段时间,至没有液体馏出时,停止加热。
⑤取下锥形瓶B,将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分次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摇荡至没有气泡产生时为止。
⑥将B中液体在另一分液漏斗中分液,弃去水层。
⑦在分液漏斗油层中加入饱和CaCl2溶液,摇荡后静置,分层分液,弃去水层。油层为粗制乙酸乙酯。
试回答:
(1)配料中的乙醇和乙酸未按物质的量比1∶1配制的理由是________。
(2)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
(3)操作③使加料与馏出液速率大致相等的理由是________。
(4)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酯的目的是________,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酯的目的是________。
(5)如果同时用Na2CO3与CaCl2两种饱和溶液冼涤酯时,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
(6)在粗酯中还杂有的主要有机物是________,产生它的原因是________。
(7)实验时B瓶支管有长导管通向室外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实验使用的药品如下(烧杯夹持装置、温度计已略去):
a.冰醋酸14.3mL(约0.25mol),b.95%乙醇23mL(约0.37mol),c.浓H2SO4,d.饱和 Na2CO3溶液,e.饱和CaCl2溶液(CaCl2易跟乙醇生成CaCl2·6C2H5OH)。
实验过程主要是将各装置连接好并检查气密性后,进行以下各步骤:
①在蒸馏烧瓶里注入少量乙醇和所需全部浓 H2SO4并混合均匀。在分液漏斗里加入剩下的乙醇和全部冰醋酸并混合均匀。
②用油浴加热,温度保持在130℃~140℃。
③将分液漏斗内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烧瓶。调节滴入液体速率,使之与馏出酯的滴液速率大致相同,直到加料完毕。
④温度保持一段时间,至没有液体馏出时,停止加热。
⑤取下锥形瓶B,将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分次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摇荡至没有气泡产生时为止。
⑥将B中液体在另一分液漏斗中分液,弃去水层。
⑦在分液漏斗油层中加入饱和CaCl2溶液,摇荡后静置,分层分液,弃去水层。油层为粗制乙酸乙酯。
试回答:
(1)配料中的乙醇和乙酸未按物质的量比1∶1配制的理由是________。
(2)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
(3)操作③使加料与馏出液速率大致相等的理由是________。
(4)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酯的目的是________,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酯的目的是________。
(5)如果同时用Na2CO3与CaCl2两种饱和溶液冼涤酯时,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
(6)在粗酯中还杂有的主要有机物是________,产生它的原因是________。
(7)实验时B瓶支管有长导管通向室外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