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36055[举报]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
答案
D
B
C
C
C
D
B
D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将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1.
0 12.
13. -1 14.
15. 16.
17.___ ④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第18-21题每小题14分,第22题16分,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数列满足:
(Ⅰ)记,求证:
是等比数列;(Ⅱ)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解:(Ⅰ)
,
是等比数列;
(Ⅱ)
19、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中, AB=13, AC=10,
AD=5,,
=120,
(Ⅰ)
求; (Ⅱ) 设
求实数x、y的值.
解:(Ⅰ)设
(Ⅱ)
(其他方法解对同样给分)
20、如图,正三棱柱ABC―A1B
(1) 证明 连结EM、MF,∵M、E分别是正三棱柱的棱AB
(和AB1的中点,
(2)证明 取BC的中点N,连结AN由正三棱柱得
AN⊥BC,
又BF∶FC=1∶3,∴F是BN的中点,故MF∥AN,
∴ME⊥BC,由于MF∩ME=M,∴BC⊥平面EFM,
(3)解 取B
(建立坐标系解对同样给分)
21、已知点D在定线段MN上,且|MN|=3,|DN|=1,一个动圆C过点D且与MN相切,分别过M、N作圆C的另两条切线交于点P.
(Ⅰ)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P的轨迹方程;
(Ⅱ)过点M作直线l与所求轨迹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
若=λ
,且λ∈[2-,2+],记直线l
与直线MN夹角为θ,求的取值范围.
解:(Ⅰ)以直线MN为x轴,MN的中点为坐标原点O,
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PM-PN=(PE+EM)-(PF+FN)=MD-ND=1
或PM-PN=(PE+EM)-(PF+FN)=MD-ND=-1
∴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实轴长为1的双曲线(不包含顶点),
其轨迹方程为(y≠0)
(Ⅱ)设A(x1,y1),B(x2,y2),则=(x1+2,y1),
=(x2+2,y2)
设AB:my=x+,代入
得,3(my-
)2-y2-2=0,
即(
∴
=λ
,y1=-λy2,∴
得,
,
∴∈[-2,0],即
∴ ,故
22、已知函数是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当
时,有
(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
).
(Ⅰ)若,求函数
的解析式;
(Ⅱ)试问: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当
,
的最小值是
?如果存在,求出实数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Ⅲ)设(
),求证:当
时,
;
解:(Ⅰ)当
时,
,故有
,由此及
是奇函数得
,因此,函数
的解析式为
;
(Ⅱ)当时,
:
①若,则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故此时函数
在区间
上没有最小值;
②若,则令
,且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而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故当
时,
.
令.
综上所述,当时,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小值是3.
(Ⅲ)证明:令。当
时,注意到
,故有
.
①当时,注意到
,故
;
②当时,有
,故函数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从而有
。
因此,当时,有
。
又因为是偶函数,故当
时,同样有
,即
.
综上所述,当时,有
;
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相等,D、E分别是CC1和AB1的中点,点F在BC上且满足BF∶FC=1∶3
(1)若M为AB中点,求证 BB1∥平面EFM;
(2)求证 EF⊥BC;
(3)求二面角A1—B1D—C1的大小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3/20140823124033738212.gif)
(1)若M为AB中点,求证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3/20140823124033785213.gif)
(2)求证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3/20140823124033785213.gif)
(3)求二面角A1—B1D—C1的大小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3/20140823124033738212.gif)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3/201408231240338312169.gif)
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相等,D、E分别是CC1和AB1的中点,点F在BC上且满足BF∶FC=1∶3.
![](http://thumb.zyjl.cn/pic7/pages/60A2/1229/0494/3d1f88a3263cf64f9220cf76e9547703/A/Image1746.gif)
(1)若M为AB中点,求证:BB1∥平面EFM;
(2)求证:EF⊥BC;
(3)求二面角A1-B1D-C1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