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4.过氧化氢(H2O2)常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它和水都是极弱的电解质.但它比水易电离. ⑴水电离生成H3O+和OH-叫做水的自偶电离.同水一样.过氧化氢也有极弱的自偶电离.其自偶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 ⑵由于H2O2显弱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它能同强碱作用生成正盐或酸式盐.请写出H2O2与Ba(OH)2反应生成正盐的化学方程式: ⑶将双氧水加入经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的紫红色消褪了.此时双氧水表现出 性,若用H218O2的双氧水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18O将存在于 生成物里.⑷长期使用劣质香粉.脸部可能因生成PbS而出现黑色斑点.已知PbS与下列各物质均能反应.欲除去黑色斑点.不宜选择 ( ) A.H2O2溶液 B.KMnO4溶液 C.HNO3溶液⑸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弱酸.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乙同学则认为因H2O2具有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破坏其分子结构.红色消失.试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甲.乙两位同学谁的观点正确?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8404[举报]
过氧化氢(H2O2)常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它和水都是极弱的电解质,但比水易电离。
(1)水电离生成H3O+和OH-叫做水的自偶电离。同水一样,过氧化氢也有极弱的自偶电离,其自偶电离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H2O2显弱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它能同强碱作用生成正盐或酸式盐,请写出H2O2与Ba(OH)2反应生成正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使用劣质香粉,脸部可能因生成PbS而出现黑色斑点,已知PbS与下列各物质均能反应,欲除去黑色斑点,宜选用的是_________。
A.H2O2溶液 B.KMnO4溶液 C.HNO3溶液 D.漂白粉
(4)稀H2SO4不与Cu反应,但在稀H2SO4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顺利溶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5)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弱酸,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乙同学则认为因H2O2具有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破坏其分子结构而使红色消失。试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甲、乙两位同学谁的观点正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2/46/913c32b2.png)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1)上述反应中,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下同)
D
D
,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C
C
,H2O2体现酸性的反应是A
A
.(2)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顺序是
Ag2O>H2O2>K2CrO4
Ag2O>H2O2>K2CrO4
.(3)保存过氧化氢试剂瓶上的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
B
B
(填序号);![](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2/46/7f9ee7ec.png)
(4)某强酸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O2、MnO-4、H2O、Mn2+、H2O2、H+.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①反应体系选择的酸是:
C
C
(填序号).A.盐酸 B.浓硫酸 C.稀硫酸 D.醋酸
②如果上述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的电子为
0.6
0.6
mol.(5)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验:KCN+H2O2+H2O=A+NH3↑,试指出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KHCO3
KHCO3
,并阐明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是H2O,H2O没有毒性及污染性
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是H2O,H2O没有毒性及污染性
.(6)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装置,但却不能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某同学经过认真研究,
借助生活中的某种建筑材料和二氧化锰创造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将二氧化锰粉末与水泥按一定比例制成块状固体
将二氧化锰粉末与水泥按一定比例制成块状固体
.
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关于双氧水,回答下列问题: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1)上述反应中,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下同)______,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H2O2体现酸性的反应是______.
(2)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顺序是______.
(3)保存过氧化氢试剂瓶上的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______(填序号);![](http://thumb.zyjl.cn/pic5/upload/201310/5284714ed06cc.png)
(4)某强酸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O2、MnO-4、H2O、Mn2+、H2O2、H+.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①反应体系选择的酸是:______(填序号).
A.盐酸 B.浓硫酸 C.稀硫酸 D.醋酸
②如果上述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的电子为______mol.
(5)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验:KCN+H2O2+H2O=A+NH3↑,试指出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并阐明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______.
(6)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装置,但却不能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某同学经过认真研究,
借助生活中的某种建筑材料和二氧化锰创造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你认为他的做法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关于双氧水,回答下列问题: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1)上述反应中,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下同) ,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H2O2体现酸性的反应是 .
(2)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顺序是 .
(3)保存过氧化氢试剂瓶上的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 (填序号);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31203/201312031220343105442.png)
(4)某强酸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O2、MnO-4、H2O、Mn2+、H2O2、H+.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①反应体系选择的酸是: (填序号).
A.盐酸 B.浓硫酸 C.稀硫酸 D.醋酸
②如果上述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的电子为 mol.
(5)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验:KCN+H2O2+H2O=A+NH3↑,试指出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并阐明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 .
(6)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装置,但却不能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某同学经过认真研究,
借助生活中的某种建筑材料和二氧化锰创造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31203/201312031220343107835.png)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1)上述反应中,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下同) ,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H2O2体现酸性的反应是 .
(2)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顺序是 .
(3)保存过氧化氢试剂瓶上的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 (填序号);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31203/201312031220343105442.png)
(4)某强酸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O2、MnO-4、H2O、Mn2+、H2O2、H+.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①反应体系选择的酸是: (填序号).
A.盐酸 B.浓硫酸 C.稀硫酸 D.醋酸
②如果上述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的电子为 mol.
(5)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验:KCN+H2O2+H2O=A+NH3↑,试指出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并阐明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 .
(6)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装置,但却不能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某同学经过认真研究,
借助生活中的某种建筑材料和二氧化锰创造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31203/201312031220343107835.png)
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关于双氧水,回答下列问题: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1)上述反应中,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下同)______,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H2O2体现酸性的反应是______.
(2)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顺序是______.
(3)保存过氧化氢试剂瓶上的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______(填序号);![](http://thumb.zyjl.cn/pic6/res/gzhx/web/STSource/20131031222822326522504/SYS201310312228223265225024_ST/images0.png)
(4)某强酸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O2、MnO-4、H2O、Mn2+、H2O2、H+.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①反应体系选择的酸是:______(填序号).
A.盐酸 B.浓硫酸 C.稀硫酸 D.醋酸
②如果上述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的电子为______mol.
(5)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验:KCN+H2O2+H2O=A+NH3↑,试指出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并阐明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______.
(6)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装置,但却不能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某同学经过认真研究,
借助生活中的某种建筑材料和二氧化锰创造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你认为他的做法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1)上述反应中,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下同)______,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H2O2体现酸性的反应是______.
(2)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顺序是______.
(3)保存过氧化氢试剂瓶上的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______(填序号);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hx/web/STSource/20131031222822326522504/SYS201310312228223265225024_ST/images0.png)
(4)某强酸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O2、MnO-4、H2O、Mn2+、H2O2、H+.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①反应体系选择的酸是:______(填序号).
A.盐酸 B.浓硫酸 C.稀硫酸 D.醋酸
②如果上述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的电子为______mol.
(5)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验:KCN+H2O2+H2O=A+NH3↑,试指出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并阐明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______.
(6)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装置,但却不能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某同学经过认真研究,
借助生活中的某种建筑材料和二氧化锰创造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你认为他的做法是______.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hx/web/STSource/20131031222822326522504/SYS201310312228223265225024_ST/images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