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试填写下列空白: (1)甲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除得到A外.还可得到 ▲ .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取部分溶液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为 ▲ .(2)B呈固态时的密度比液态时的密度 ▲ .主要的原因是 ▲ .(3)“E + D→G + B 的化学方程式为: ▲ .“E + CuO 的化学方程式为: ▲ .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7386[举报]

1.D   2.C  3.D   4.B  5.B  6.D  7.C  8.C  9.D   10.B

11.B   12.D   13.D   14.C    15.B    16.D   17.A  18.B    19.D    20.B

21(共7分).(1)略 (1分)  极性 (1分)  (2) H2O2H++HO2-   (1分)   H2O2+2OH-=O22-+2H2O(1分)

(3)H2O2+SO2=2H++SO42-(2分)

(4)ABC(1分)

22(共7分).(1)MgO 、C   (1分)    MgO(1分)

  (2)小(1分),   在液态水中,几个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在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氢键相互  联结,形成相当疏松的晶体,使体积膨胀,密度减小。(1分)

(3) 4NH3+5O2=4NO+6H2O (1分)      2NH3 + 3CuO3Cu + 3H2O + N2(2分)

23.(共9分)(1)①两支试管中都产生大量气泡,但盛NaHCO3的试管中反应速率要快得多(1分)

②约为53/42;(1分)   ③不正确 (1分)

⑵  ①《NaHCO3、Na2CO3 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研究》(1分)

②托盘天平(1分)、温度计;(1分)

 a吸热(1分)    b:放热 (1分)   c:NaHCO3溶解和NaHCO3与盐酸反应(1分)

24.(共14分)(1)Fe2O3  (1分)   (2)D(1分)

   (3)①氢氧化铁胶体,(1分)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且有气泡产生(1分)Fe3+ + 3SCN- == Fe(SCN)3   (1分)

       Ba2+ + SO42- == BaSO4↓(1分)

       ②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2分)

③2Fe3+ + 3CO32- + 3H2O == 2Fe(OH)3↓+ 3CO2↑(2分)

④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CO32-没有还原性(1分);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1分)

(4)4-21mO

2mFe     (2分)

25.(共8分)(1)so2(1分)

    (2)30(2分)

    (3)CaC2+2H2O→Ca(OH)2+C2H2(2分)

    (4)N2\CO\C2H4(各1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a

 

b

 

 

 

c

 

 

d

e

 

 

 

 

 

 

 

 

 

f

 

g

 

 

 

 

 

 

 

试回答下列问题(凡涉及的物质均用化学式表示):

(1)a的氢化物的分子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d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分子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该分子是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b、d、e三种元素的氢化物中的沸点最高的是       ,原因是:                                                    

(3)将g的无水硫酸盐溶解于水中,溶液呈蓝色,是因为生成了一种呈蓝色的配合离子。此配合离子空间构型为        ,请写出生成此配合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4)f(NH3)5BrSO4可形成两种配合物 ,已知f3 的配位数是6,为确定f的配合物的结构,现对两种配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在第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在第二种配合物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则无明显现象,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该配合物的配体是                     

(5)c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c单质晶体中原子的配位数为      。若已知c的原子半径为r,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该晶体的密度为                (用字母表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选做题)(21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p为26号元素,请写出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2)d与a反应的产物的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3)h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                                  
(4)o、p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表:

元素
o
P
电离能/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o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p2+再失去一个电子。对此,你的解释是                              
(5)i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则晶胞中i原子的配位数为             

(6)元素a、c、e可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0的一元羧酸分子,其分子中共形成 键,     键。
(7)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下图,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下图中的序号)。
(8)短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电离能情况如下图所示,则M元素是述周期表的    元素(填元素符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选做题)(21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p为26号元素,请写出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2)d与a反应的产物的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3)h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                                  
(4)o、p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表:
元素
o
P
电离能/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o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p2+再失去一个电子。对此,你的解释是                              
(5)i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则晶胞中i原子的配位数为             

(6)元素a、c、e可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0的一元羧酸分子,其分子中共形成 键,     键。
(7)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下图,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下图中的序号)。
(8)短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电离能情况如下图所示,则M元素是述周期表的    元素(填元素符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元素同主族,B、C元素同周期;由A、B、C、D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多种化合物,甲、乙、丙、丁为其中的四种,它们的元素组成如下表所示:

    常温下,甲物质为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乙物质为液体;丙物质和丁物质为固体且都为离子化合物。请填写下列空白:

(1)D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丙物质的化学式为        ,丁物质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之比为                      

(2)若标准状况下5.6L甲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KJ,试写出表示甲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研究表明乙物质具有弱酸性,则乙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4)B、C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2可形成化合物戊,A、C、D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1可形成化合物己,则戊与己按物质的量3:4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         

(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以结构简式是BA3-CA物质为燃料的电池,并用该电池电解200mL一定浓度NaCl与CuSO4混合溶液,其装置如下:

①写出ⅰ中通入该物质这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理论上ⅱ中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坐标图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写出在t1后,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在t2时所得溶液的H+ 浓度约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