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下列事实中.不能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是A.增大氧气的浓度有利于氨氧化的反应B.700K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C.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D.氨水应密闭低温保存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86909[举报]

不同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活泼程度不同,早在1812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根据大量实验现象首先提出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概念,后来俄国化学家贝开托夫在大量实验和系统研究之后,于1865年发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工具,许多“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规律可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来掌握.例如,工业上冶炼金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其中可以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Hg
Hg
Ag
Ag

工业上又常用下列反应进行金属钾的冶炼:Na+KCl
 高温 
.
 
K↑+NaCl,似乎“违背”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试解释钠能将更活泼的钾置换出来的原因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抽出钾蒸气,导致平衡不断正向移动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抽出钾蒸气,导致平衡不断正向移动

(2)在实践中发现还有许多化学事实“违背”金属活动性顺序,但这些“反常”现象都可以通过化学原理得到合理解释.某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把锌粒投入1mol?L-1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锌粒表面有一定量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浑浊,试用相关反应方程式进行解释
Zn+2Fe3+═Zn2++2Fe2+
Zn+2Fe3+═Zn2++2Fe2+
3Zn+2Fe3++6H2O═2Fe(OH)3↓+3H2↑+3Zn2+[或Fe3++3H2O?Fe(OH)3+3H+,Zn+2H+═Zn2++H2↑,或写化学方程式也可以]
3Zn+2Fe3++6H2O═2Fe(OH)3↓+3H2↑+3Zn2+[或Fe3++3H2O?Fe(OH)3+3H+,Zn+2H+═Zn2++H2↑,或写化学方程式也可以]

(3)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指导对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的认识,工业上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电路板.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该反应原理,比较Cu2+、Fe3+、Fe2+的氧化性强弱
Fe3+>Cu2+>Fe2+
Fe3+>Cu2+>Fe2+

②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强弱的结论.
方案:
铜棒与碳棒用导线连接,再插入氯化铁溶液,发现有电流产生,铜棒不断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或蓝绿色
铜棒与碳棒用导线连接,再插入氯化铁溶液,发现有电流产生,铜棒不断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或蓝绿色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Ⅰ)下图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g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g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先吸入约2mL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Ⅱ)将Ⅰ中收满NH3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mLH2O,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棒上呈自然松弛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的某个性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用与制O2相同的制备装置来加热制取NH3的,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关于王老师能用图甲制取NH3的原因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___

①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NH3?H 2ONH4+OH,加NaOH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加NH4Cl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OH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的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会有部分NH3逸出  

④NH4Cl与NaOH在此情况下可反应生成NH3,即NH4+OHNH3↑+H2O

⑤NH4Cl会分解释放出NH3

(3)图甲中的NH4Cl与NaOH固体混合物能否用CaO固体代替?___(填“能”或“不能”)。

(4)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已收满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它说明了NH3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