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数定义:一般地.如果()的次幂等于N, 就是.那么数 b叫做a为底 N的对数.记作 .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72128[举报]
(1)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集合B,或集合B 集合A,也可以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或 ,如果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就记作 .?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如果AB,并且A≠B,称集合A是集合B的,记作 .?
(2)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 (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3)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 (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4)补集的定义: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 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05•静安区一模)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p,公差为d(d>0).对于不同的自然数n,直线x=an与x轴和指数函数f(x)=(
)x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n与Bn(如图所示),记Bn的坐标为(an,bn),直角梯形A1A2B2B1、A2A3B3B2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一般地记直角梯形AnAn+1Bn+1Bn的面积为sn.
(1)求证数列{sn}是公比绝对值小于1的等比数列;
(2)设{an}的公差d=1,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n,构成以bn,bn+1,bn+2为边长的三角形?并请说明理由;
(3)(理)设{an}的公差d(d>0)为已知常数,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p使得(1)中无穷等比数列{sn}各项的和S>2010?并请说明理由.
(4)(文)设{an}的公差d=1,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p使得(1)中无穷等比数列{sn}各项的和S>2010?如果存在,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p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 | 2 |
(1)求证数列{sn}是公比绝对值小于1的等比数列;
(2)设{an}的公差d=1,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n,构成以bn,bn+1,bn+2为边长的三角形?并请说明理由;
(3)(理)设{an}的公差d(d>0)为已知常数,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p使得(1)中无穷等比数列{sn}各项的和S>2010?并请说明理由.
(4)(文)设{an}的公差d=1,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p使得(1)中无穷等比数列{sn}各项的和S>2010?如果存在,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p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杨辉是中国南宋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杨辉三角是杨辉的一大重要研究成果,它的许多性质与组合数的性质有关,杨辉三角中蕴藏了许多优美的规律.如图是一个11阶杨辉三角:
(1)求第20行中从左到右的第4个数;
(2)若第n行中从左到右第14与第15个数的比为
,求n的值;
(3)求n阶(包括0阶)杨辉三角的所有数的和;
(4)在第3斜列中,前5个数依次为1,3,6,10,15;第4斜列中,第5个数为35.显然,1+3+6+10+15=35.事实上,一般地有这样的结论:第m斜列中(从右上到左下)前k个数之和,一定等于第m+1斜列中第k个数.试用含有m、k(m,k∈N×)的数学公式表示上述结论,并给予证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求第20行中从左到右的第4个数;
(2)若第n行中从左到右第14与第15个数的比为
2 |
3 |
(3)求n阶(包括0阶)杨辉三角的所有数的和;
(4)在第3斜列中,前5个数依次为1,3,6,10,15;第4斜列中,第5个数为35.显然,1+3+6+10+15=35.事实上,一般地有这样的结论:第m斜列中(从右上到左下)前k个数之和,一定等于第m+1斜列中第k个数.试用含有m、k(m,k∈N×)的数学公式表示上述结论,并给予证明.
第0行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斜列 | |||||||||||
第1行 | 1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斜列 | |||||||||||
第2行 | 1 | 2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斜列 | |||||||||||
第3行 | 1 | 3 | 3 | 1 | … | … | … | … | … | … | … | … | … | 第4斜列 | |||||||||||
第4行 | 1 | 4 | 6 | 4 | 1 | … | … | … | … | … | … | … | … | 第5斜列 | |||||||||||
第5行 | 1 | 5 | 10 | 10 | 5 | 1 | … | … | … | … | … | … | … | 第6斜列 | |||||||||||
第6行 | 1 | 6 | 15 | 20 | 15 | 6 | 1 | … | … | … | … | … | … | 第7斜列 | |||||||||||
第7行 | 1 | 7 | 21 | 35 | 35 | 21 | 7 | 1 | … | … | … | … | … | 第8斜列 | |||||||||||
第8行 | 1 | 8 | 28 | 56 | 70 | 56 | 28 | 8 | 1 | … | … | … | … | 第9斜列 | |||||||||||
第9行 | 1 | 9 | 36 | 84 | 126 | 126 | 84 | 36 | 9 | 1 | … | … | … | 第10斜列 | |||||||||||
第10行 | 1 | 10 | 45 | 120 | 210 | 252 | 210 | 120 | 45 | 10 | 1 | … | … | 第11斜列 | |||||||||||
第11行 | 1 | 11 | 55 | 165 | 330 | 462 | 462 | 330 | 165 | 55 | 11 | 1 | … | 第12斜列 | |||||||||||
11阶杨辉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