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 .② 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进行实验.(Ⅰ)实验时.须先从 管通入 气体.再从 管中通入 气体,(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55042[举报]

 

一、选择题

1D, 2C3 A4A5C,  6C7A, 8D, 9B,  10B,

11A12C13C, 14D,  15D,16C,  17D,  18C19A,  20D

 

 

二、填空题

21.(12分)

(1)A:碳 B:氮 C:氯 (各1分)

(2)Cl2+2OH=Cl+ClO+H2O(2分)

(3)NCl3  (1分)极性键(1分) NCl3+ 3H2O=NH3+3HClO (2分)

(4)C3N4 (1分)因为N的原子半径比C的原子半径小,键长更短,所以C3N4的硬度比金刚石硬度大。(2分)

三、实验题

22(12分)    (1)c (1分)

(2)①(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Ⅱ)吸收未反应的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

(Ⅲ)过滤 (每空1分,共3分)

②(Ⅰ)a、NH3, b、CO2   (每空1分,共4分) 

(Ⅱ)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2分)

(3)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2分)

 

 

四、推断题

 

YCY 

⑴Na2SO3、BaCl2(每空1分)

⑵①BaSO3+ Cl2+ H2O= BaSO4+2H++2Cl; 

②SO2+ Cl2+2H2O=SO42+2H++2Cl(每空2分)

 

24.⑴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3分)
+2NaOH→+2NaBr                    (2分)
⑶ ③    保护A分子中C=C不被氧化           (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2O3、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3
③只有Fe(OH)3④是Fe2O3、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Fe2O3的混合物   ⑥是Cu、Fe(OH)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1)2Fe(OH)3
  △  
.
 
 Fe2O3+3H2O
(2)白色无水CuSO4遇水变蓝
(3)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精英家教网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乙”“丙”).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
的总质量为180.0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
的总质量为183.1g
交流讨论: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2)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
(3)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反思评价: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图2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CO还可以用H2代替,并将图28-2中B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2O3、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3
③只有Fe(OH)3④是Fe2O3、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Fe2O3的混合物  ⑥是Cu、Fe(OH)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1)2Fe(OH)3数学公式 Fe2O3+3H2O
(2)白色无水CuSO4遇水变蓝
(3)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______.(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______的观点正确(填“乙”“丙”).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
的总质量为180.0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
的总质量为183.1g
交流讨论: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______.
(2)应该选择______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______组(填序号).
(3)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_____.
反思评价: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图2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______.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CO还可以用H2代替,并将图28-2中B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两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根据要求回答:
Ⅰ.兴趣小组设计三种方案,鉴别浓度均为0.01mol?L-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溶液:
序号
方案 用广泛pH试纸
检测溶液pH
滴加等体积0.1mol?L-1
Ba(OH)2溶液
滴加等体积0.1mol?L-1
CaCl2溶液
(1)甲方案中pH较大的是
 

(2)结果表明方案乙无法实现鉴别目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案乙发生的反应:
 
 

(3)经过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Ksp(CaCO3)=4.96×10-9;0.01mol?L-1 NaHCO3、Na2CO3溶液中
c(CO32-)如表所示:
0.01mol?L-1溶液 NaHCO3 Na2CO3
c(CO32-)/mol?L-1 0.00011 0.0087
丙方案能否实现鉴别目的?
 
;理由是
 

Ⅱ.纯碱生产过程中,所得产品往往混有一定量的氯化钠.为检测纯碱的纯度,可采用多种方案来进行.精英家教网
(4)如图为学生丁设计的方案,试图通过测定样品(a 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来实现目的.
①本方案存在缺陷,对纯碱纯度检测的影响.
缺陷:
 
;所测纯碱的纯度将
 
(填“偏大”或“偏小”).
②方案经改进后,丁进行了实验,并测得B、C、D三套装置的质量分别增重了m1、m2和m3.则纯碱的纯度为
 

(5)现只有少量(约1g)纯碱样品、0.100mol?L-1硫酸和蒸馏水,同学戊拟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与硫酸反应时消耗硫酸体积来确定纯碱的纯度.实验过程中,需用
 
(填仪器名称)测量硫酸的体积,而且实验过程中还需用到的一种试剂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