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48583[举报]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光子;科学假说; 2、;
3、TB=TC<TD;θB=θC>θD;
4、E1>E2;△E1 = △E2; 5、5,30
二、选择题:共40分。
说明
Ⅰ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Ⅱ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C
D
B
A
A
AB
BD
AD
CD
三、实验题:共30分
15、A
16、(1)A;(2)一节干电池、保护电阻 ;将电池与电流表、保护电阻串接
17、(1) ① ③ ; ①中有导电物质的一面朝上,③中应使用电压传感器;(2) a ;(3) f ,向右
18、(1)作图法 ;(2)画出的s-t图(如图线甲)和
的s-t图(如图线乙)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甲为直线,物体从A到B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从图线的斜率可求得:
,
从乙图中无法直接判断s、t之间的关系,但是该图线接近于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通过转换变量来进行,即作s-t2图线,为此求得表格如下:
时间t(s)
0.89
1.24
1.52
1.76
1.97
新变量t2(s2)
0.79
1.54
2.31
3.10
3.88
位移s(m)
0.25
0.50
0.75
1.00
1.25
依据上表中的t2、、s数据可作图线丙。从图像中看出s与t2、呈线性变化关系,由图中斜率求得,即故
(3)从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从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9、解:(1)由图线可看出滑块上升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几乎相等,说明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2)因为有滑动摩擦力,所以图线不对称。
上滑时,s1 =1/2 g(sinθ+μcosθ)t12
下滑时,s 2=1/2 g(sinθ-μcosθ)t22
代入图给数据s1 = s2=
2
解得sinθ=0.5 θ=30° μ=0.22
(θ角在arcsin0.45 ―arcsin0.55范围都算对;μ在0.2―0.3都算对)
四、计算题:共60分
20、解: 以密闭容器内的一定量气体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状况为该气体的一个已知状态,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求解.
取1摩尔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标准状态下为,所包含的分子数为NA=6.023×1023个.在题设条件下,设其体积为V,则根据气态方程:
有
每个分子所占的空间体积为,分子间的距离为
21、解:该同学的解法不合理。(1分)
因为在施加竖直向下的电场后,物体对桌面压力N=mg+qE,因而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mN=m(mg+qE),而这位同学仍用f=mmg来计算摩擦力做的功。(2分)
正确解答:
未加电场:mg(H-h)-mmgSAC=0 (1分)
加电场后:(mg+qE)(H-h)-m(mg+qE)SAC= (2分)
[ 联解上述两式得:
u=u0=
运用平抛运动的公式: (2分)
得:S==4
(2分)
22、、解: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作aP两端的Uap―I图像,因图上任意一点的Uap与I所对应的矩形面积是外电路电阻Rx的输出功率,从而由已知Rx的功率求出对应的Rx值。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作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分析找到滑动变阻器的发热功率为9W的A点和B点,所以Rx有两个值。
23、解:(1)输电线冰层体积V冰=πR
(2)输电线与冰层的总质量为:M=m
最高点所受拉力为:
由半根输电线的受力可得最低点的拉力为
(3)设铁塔被冰包裹时的质量为m`,则
铁塔即将翻倒时受到重力、地面拉力和输电线拉力作用,以―端为轴,R取最大值时有:
24、解:(1)由题意知圆环所在处在磁感应强度B为: ……①
圆环的有效切割长度为其周长即: ……②
圆环的电阻R电为:……③
当环速度为v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④
电流为: ……⑤
故圆环速度为v时电功率为:P=I2R电……⑥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⑦
(2)当圆环加速度为零时,有最大速度vm
此时……⑧ 由平衡条件
……⑨
……⑩ 联立⑧⑨⑩解得
……⑾
(3)由能量守恒定律……⑿
解得……⒀
评分标准:③④⑤⑧⑨⑾⒀各2分,⑥⑦⑩各1分,⑿3分共20分
.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的长度为1 m,D为AB的中点,如图29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Δ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6 V和2 V。设场强大小为E,一电量为1×10-6 C的正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则
A.W=8×10-6 J,E>8 V/m
B.W=6×10-6 J,E>6 V/m
C.W=8×10-6 J,E≤8 V/m
D.W=6×10-6 J,E≤6 V/m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Ⅰ.图中为“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其中 s 为单色光源, A为一个顶角略小于18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P为光屏。s位于棱镜对称轴上,屏与棱镜底边平行。调节光路,可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源s发出的光经棱镜作用后,相当于在没有棱镜时,两个分别位于图中s1和s2位置的相干波源所发出的光的叠加。(s1和s2的连线与棱镜底边平行。)
已知s1和s2的位置可由其它实验方法确定,类比“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若要利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源s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和 。
Ⅱ.(12)图Ⅰ中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硬弹簧(即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全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V为理想电压表。当木板上没有放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图1中a点,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在木板上放置质量为m的重物,滑动变阻器的触头随木板一起下移。由电压表的示数U及其它给定条件,可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1)写出m、U与k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
(2)已知E = 1.50V,l = 12.0 cm,g = 9.80 m/s2。测量结果如下表:
m(kg) | 1.00 | 1.50 | 3.00 | 4.50 | 6.00 | 7.50 |
U(V) | 0.108 | 0.154 | 0.290 | 0.446 | 0.608 | 0.740 |
①在图2中给出的坐标纸上利用表中数据描出m-U直线。
②m-U直线的斜率为 kg/V。
③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压力传感器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乙同学负责观察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全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是压力传感器示数随时间变化图,已知t=0时,电梯静止不动,电梯共上升18层的高度。求:
(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该大楼的层高(设每层高度相同)。
Ⅰ.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10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