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衰变中产生的粒子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E.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 .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F.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运动的加速度增大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分别沿东西方向的一条直线相向运动.其中甲物体以速度6m/s由西向东运动.乙物体以速度2m/s由东向西运动.碰撞后两物体都沿各自原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速度的大小都是4m/s.求 a.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比, b. 通过计算说明这次碰撞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参 考 答 案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40798[举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核反应方程属于裂变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能释放能量
E.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可缩短其半衰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C.β衰变中产生的β粒子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E.对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F.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1/67/016be689.png)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核反应方程92238U→90234Th+24He属于裂变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能释放能量
E.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可缩短其半衰期
(2)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足够长的小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一端静止着质量为MA=2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一个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500m/s的水平速度迅即射穿A后,速度变为100m/s,最后物体A静止在车上.若物体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
①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
②A相对于平板车滑行的距离为多少?
[物理--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核反应方程92238U→90234Th+24He属于裂变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能释放能量
E.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可缩短其半衰期
(2)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足够长的小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一端静止着质量为MA=2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一个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500m/s的水平速度迅即射穿A后,速度变为100m/s,最后物体A静止在车上.若物体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
①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
②A相对于平板车滑行的距离为多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核反应方程92238U→90234Th+24He属于裂变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能释放能量
E.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可缩短其半衰期
(2)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足够长的小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一端静止着质量为MA=2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一个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500m/s的水平速度迅即射穿A后,速度变为100m/s,最后物体A静止在车上.若物体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
①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
②A相对于平板车滑行的距离为多少?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wl/web/STSource/20131029192050903169169/SYS201310291920509031691013_ST/images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