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39922[举报]
生物答案:
1B 2A 3C 4A 5D
30.
Ⅰ.(12分)
⑴
①等量生理盐水。(2分)
③取出标本,在1号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稀释的有机磷农药,2号滴加等量生理盐水(2分)
④同时给两个标本施加相同的电刺激(2分)
振颤不止(或持续收缩)(2分)
正常收缩并及时舒张(2分)
⑵肌肉不收缩或无变化(2分)
Ⅱ.(10分)
⑴糖类、脂肪(2分) ③(2分) 胰岛素(2分)
⑵基因突变(2分)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分)
31.
Ⅰ.(10分)
(1)B(2分) B→D→A→C(2分) 11.3%(2分)(2)水中的溶解氧 (2分)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1分) 避免过量捕捞。(1分)(其它正确答案正确给分)
Ⅱ.(10分)
⑴X(2分) 隐(2分)
⑵bbXaXa(2分) 7/12 (2分)
⑶ Ⅱ2 Ⅱ3 Ⅲ1 Ⅲ2(2分)
化学答案:
6.D7.C8.C 9.B 10.D 11.C12.A13.B
26.(14分,每空2分)
(1)分子
(2)①非极性 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固体附着
(3)电解法
(4)高温常压催化剂
27.(14分,每空2分)(1)①2OH-+CO2==CO32-+H2O ② AC
(2)①c(Na+)>c(AlO2-)>c(OH-)>c(H+) ②Al3++3AlO2-+6H2O==4Al(OH)3↓
(3)①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②离子键和极性键(或共价键)
③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证明为氨气
28.(16分)(一)(1)28.0 C (各1分)
(2)蒸发皿 5.8或5.9 100 mL容量瓶 (各1分)
(二)(1)能 (1分) (2)⑤和⑥ (1分) ①和⑥ (1分)
4Fe(OH)2+O2+2H2O==4Fe(OH)3(2分)
(3)3Fe2++4H++NO3―==3Fe3++NO↑+2H2O
2Fe2++2H++H2O2==2Fe3++2H2O
2Fe2++4OH一+H2O2==2Fe(OH)3↓(以上任写两组)(4分)
(4)② 几枚铁钉(2分)
29.(16分)
(1)C10H10O4 (2分) (2)羧基(2分) a、c (2分)
(3) (2分)
(2分)
(4)
(2分)酯化反应(1分)
(5)3 (1分) (2分)
物理答案:
14、AC 15、BC 16、A 17、CD 18、D 19、C 20、D 21、A
22、(1)BC 3分 (2)dacb 3分 (3)A 3分
(4)I、共6分 分压2分 测量4分
II、3分
23、(16分)解:把小球斜抛看成反向平抛:
2分
2分
2分 vx=10m/s vy=5m/s
2分
Mv-mvx=0 3分 v=1m/s
W= 3分
W=675J 2分
24、(16分)(1)电场对电子做负功,由动能定理
4分 2分
(2)在nT一(n+1)T的时间内,剪半周期电子减速通过输入腔,射出的速度为v1
4分
1分
后半周期电子加速通过输入腔,射出的速度为v2,
4分
解得 1分 3分
25、(20分)解:⑴做直线运动有: 2分
做圆周运动有: 2分
只有电场时,粒子做类平抛,有:
3分
解得: 粒子速度大小为:
速度方向与x轴夹角为: 2分
粒子与x轴的距离为: 2分
⑵撤电场加上磁场后,有: 解得: 2分
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圆心C位于与速度v方向垂直的直线上,该直线与x轴和y轴的夹角均为π/4,有几何关系得C点坐标为:
过C作x轴的垂线,在ΔCDM中:
解得: 5分
M点横坐标为: 2分
(18分)实验设计:给你50粒黄色豌豆、50粒绿色豌豆、50粒皱皮豌豆、50粒光皮豌豆,4个大烧杯,数个培养皿。请利用它们设计实验演示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只演示F1杂合体自交产生F2的过程)。
(1)将4个大烧杯编号为1、2、3、4。
(2)在1号大烧杯上标上雌蕊,装入25粒黄色豌豆(代表基因A)和25粒绿色豌豆(代表基因a),在2号大烧杯上标上雌蕊,装入25粒皱皮豌豆(代表基因B)和25粒光皮豌豆(代表基因b),摇匀后备用。
(3)在3号大烧杯上标上雄蕊,装入 ,在4号大烧杯上___________________,装入25粒皱皮豌豆(代表基因B)和25粒光皮豌豆(代表基因b),摇匀后备用。
(4)分别从1号烧杯和2号烧杯中各取一粒豌豆,这两粒豌豆的组合代表 ,做好记录。
(5)分别从3号烧杯和4号烧杯中各取一粒豌豆,这两粒豌豆的组合代表 ,做好记录。
(6)将这四粒豌豆合在一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记录的结果示新个体的基因型。
(7) ,重复上述步骤若干次。
(8)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9)最后统计各种基因组合的卵细胞的比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看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设计:给你50粒黄色豌豆、50粒绿色豌豆、50粒皱皮豌豆、50粒光皮豌豆,4个大烧杯,数个培养皿。请利用它们设计实验演示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只演示F1杂合体自交产生F2的过程)。
(1)将4个大烧杯编号为1、2、3、4。
(2)在1号大烧杯上标上雌蕊,装入25粒黄色豌豆(代表基因A)和25粒绿色豌豆(代表基因a),在2号大烧杯上标上雌蕊,装入25粒皱皮豌豆(代表基因B)和25粒光皮豌豆(代表基因b),摇匀后备用。
(3)在3号大烧杯上标上雄蕊,装入 ,在4号大烧杯上___________________,装入25粒皱皮豌豆(代表基因B)和25粒光皮豌豆(代表基因b),摇匀后备用。
(4)分别从1号烧杯和2号烧杯中各取一粒豌豆,这两粒豌豆的组合代表 ,做好记录。
(5)分别从3号烧杯和4号烧杯中各取一粒豌豆,这两粒豌豆的组合代表 ,做好记录。
(6)将这四粒豌豆合在一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记录的结果示新个体的基因型。
(7) ,重复上述步骤若干次。
(8)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9)最后统计各种基因组合的卵细胞的比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看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8分)实验设计:给你50粒黄色豌豆、50粒绿色豌豆、50粒皱皮豌豆、50粒光皮豌豆,4个大烧杯,数个培养皿。请利用它们设计实验演示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只演示F1杂合体自交产生F2的过程)。
(1)将4个大烧杯编号为1、2、3、4。
(2)在1号大烧杯上标上雌蕊,装入25粒黄色豌豆(代表基因A)和25粒绿色豌豆(代表基因a),在2号大烧杯上标上雌蕊,装入25粒皱皮豌豆(代表基因B)和25粒光皮豌豆(代表基因b),摇匀后备用。
(3)在3号大烧杯上标上雄蕊,装入 ,在4号大烧杯上___________________,装入25粒皱皮豌豆(代表基因B)和25粒光皮豌豆(代表基因b),摇匀后备用。
(4)分别从1号烧杯和2号烧杯中各取一粒豌豆,这两粒豌豆的组合代表 ,做好记录。
(5)分别从3号烧杯和4号烧杯中各取一粒豌豆,这两粒豌豆的组合代表 ,做好记录。
(6)将这四粒豌豆合在一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记录的结果示新个体的基因型。
(7) ,重复上述步骤若干次。
(8)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9)最后统计各种基因组合的卵细胞的比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看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为了研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
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择“萘乙酸对小麦幼芽及幼根生长的影响”为研究课题,完成了有关实验研究。
[方法步骤]:
①取若干消毒的小麦种子,置于22℃恒温箱中催芽2d。
②取9cm的洁净培养皿6套,编号。分别加入5ml浓度为10、1、0.1、0.01、0.001、0.0001(mg·L—1)的萘乙酸溶液。
③在各皿中放入一张与皿底等大的滤纸,选取已萌动的小麦种子10粒整齐排在滤纸上,再将各皿加盖(不影响呼吸),并置于220C恒温箱中黑暗培养5d。
④测量皿内小麦幼芽及幼根的平均长度,以及根的数目。
(1)萘乙酸对小麦生长的两重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2)请修正上述步骤中的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何在每一个培养皿加入10粒种子,而不只加一粒种子呢?
(4)试列表统计不同浓度萘乙酸中小麦幼根生长状况,且能显示萘乙酸调节的效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请你根据提示,设计一个实验,证明ATP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而葡萄糖不是。
(1)实验材料:培养皿,试管,萤火虫尾部发光器,______________,生理盐水,蒸镏水。
(2)实验步骤:
①将萤火虫发光器捣碎,备用。
②取2支试管,编号甲,乙。
③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____________________及生理盐水,观察有荧光出现。
④待甲、乙两支试管中荧光消失时,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⑤向不发光的试管中再加适量________,观察现象。
(3)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