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 0 100 200 300 稀盐酸质量/g 天津市直属中学2009年中考考前诊断试题(五)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08580[举报]

 

一、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D

  B

  B

  C

  C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B

  C

  C

  A

 

 

 

 

二、填空题:(共30分)

16、(2分)2PbO?PbO2   ,Pb2(PbO4)或Pb(PbO22

17、(3分)CO+PdCl2+H2O==2HCl+Pd+CO2;还原。

18、(3分)(1)燃烧产物中存在CO2;⑵存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2分)将肥皂水分别逐滴滴入这四种待测溶液并振荡,根据肥皂水滴入后开始产生泡沫时的不同滴数来区分  。

20、(2分)挥发出来的HCl进入石灰水,与Ca(OH)2作用而阻碍了CO2与Ca(OH)2的作用 (1分)  ;CO2与生成的CaCO3作用,生成Ca(HCO3)2  (1分 )。

21、(2分)Si3N4  ;H2SiO3

22、(6分)⑴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一张pH试纸上,并约一分钟内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比色卡对照; ⑵碱;酸。⑶洗发;护发。

23、(6分)

⑴ ① H2S+Na2CO3=NaHCO3+NaHS ;②  NaHS+RNO+H2O=S↓+NaOH+RNHOH  ;

  ③ NaOH+Na HCO3=Na2CO3+H2O ;④ 2RNHOH+O2=2RNO+2H2O        

⑵ 2H2S+O2=2S↓+2H2O;催化   

三、实验题:(共29分)

24、(11分)⑴除去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B中影响实验结果;防止D中的水蒸气进入B中;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赶走体系中的二氧化碳;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全部赶入B中; 不能 ,①空气中含少量二氧化碳、②反应后装置中残留二氧化碳均会造成结论偏差。⑵  43.4  ;95.4%  。

25、(12分)   (1) 乙;因为铁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尤其是铁粉颗粒小,常温下更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而生锈。   (2)

    实验步骤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磁铁充分接触滤纸上的脱氧剂粉末

绝大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

脱氧剂的成分是铁粉

②将红色物质放入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现象。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红色物质溶解,溶液呈黄棕色,产生红褐色沉淀

红色物质是Fe203

  此项可有多种答案,只要原理正确,各项叙述清楚,能确定铁粉及氧化铁的存在,均可给分。

(3) Fe203 + 3H2SO4 = Fe2( SO43十3H2

Fe2( SO4+ 6NaOH === 2Fe (OH)3↓+3Na2 SO4               

26、(6分) 换一根长的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再在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试验。

⑷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

⑸2CnH2n+2+(3n+1)O2 点燃 2nCO2+(2n+2) H2

四、计算题

27、 (l)84.8%,200g; (2)

实验次数

每次产生的CO2的质量(g)

第一次先逐滴加盐酸100g

0

第二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第三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②关系图。

 

 

 

6ec8aac122bd4f6eCO2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质量/g

8.8

 

 

0           100         200         300    稀盐酸质量/g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学习中和反应时,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用胶头滴管将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小军发现: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放出热量,等反应完全后不再放热,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放出热量,等反应完全后不再放热,

而加入的盐酸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而加入的盐酸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探究二】:探究反应发生及反应终点问题
实验中,除了温度有变化外,没有任何现象能证明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是否已至终点,小雯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滴加试剂时同时搅拌).
①通过实验现象,小雯排除了实验B,你认为她的理由是
石蕊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变紫,而这两种颜色比较接近,现象不明显
石蕊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变紫,而这两种颜色比较接近,现象不明显

②实验C中溶液的颜色最终变成了红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
溶液变为红色,表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滴加的氢氧化钠过量,不容易判断终点,所以该方案不合适
溶液变为红色,表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滴加的氢氧化钠过量,不容易判断终点,所以该方案不合适

③实验时,老师告诉小雯:相对于实验A,实验D也有不足.通过下面的资料,你认为理由是
根据资料可以知道溶液只有达到弱碱性时石蕊才会变成紫色,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所以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依然过量,所以该方案不合适
根据资料可以知道溶液只有达到弱碱性时石蕊才会变成紫色,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所以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依然过量,所以该方案不合适

【资料卡片】: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紫色石蕊试液 pH<5.0:红色 5.0<pH<8.0:紫色 pH>8.0: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pH<8.2:无色 8.2<pH<10.0:红色 pH>10.0:无色
④小杰认为:将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体,则说明反应生成NaCl,从而确认反应已发生,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不正确;氢氧化钠也为白色固体
不正确;氢氧化钠也为白色固体

【探究三】:探究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1)为了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连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所得溶液沸腾时的温度
100℃(填“>”、“<”或“=”);
②实验后溶液一定显碱性的试管有
4
4
支,实验3后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
(填“>”、“<”或“=”)实验2后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
③通过上述探究,你对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有何新的认识?
在温度较高的时候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会变红.
在温度较高的时候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会变红.

(2)小岳在他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氢氧化钠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

【探究四】:从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中回收较为纯净的NaOH
小江同学查阅了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见资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骤进行了实验(其中Ⅰ、Ⅱ、Ⅲ为实验操作):
【资料卡片】:
温度/°C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64 85 138 203 285 376

①试剂A是
Ca(OH)2
Ca(OH)2
(填化学式)溶液;
②操作名称:Ⅰ
过滤
过滤
、Ⅱ
蒸发
蒸发
、Ⅲ
降温结晶
降温结晶

③为获得纯度较高的NaOH固体,小江同学应在干燥前将其用
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洗涤所得晶体
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洗涤所得晶体
进行淋洗.
【探究五】:测定NaOH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小海取13.5g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设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
求:①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②在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质量的关系图(不要求精确);解题过程:
①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 44
xy?7.3%2.2g
106
x
=
73
y?7.3%
=
44
2.2g

解得:x=5.3g,y=50g
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3.5g-5.3g
13.5g
×100%=60.7%
②根据①的解答可以知道,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的质量为50g
故可以作图如下:
①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 44
xy?7.3%2.2g
106
x
=
73
y?7.3%
=
44
2.2g

解得:x=5.3g,y=50g
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3.5g-5.3g
13.5g
×100%=60.7%
②根据①的解答可以知道,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的质量为50g
故可以作图如下:

【反思】: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小海方法有误,求出的NaOH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大,造成错误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过程可以知道,氢氧化钠要先吸收水分潮解后然后才会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13.5g样品中包含了水的质量,而计算时没有考虑到吸收的水的质量,故会使求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过程可以知道,氢氧化钠要先吸收水分潮解后然后才会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13.5g样品中包含了水的质量,而计算时没有考虑到吸收的水的质量,故会使求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拓展提高】:欲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你对小海的实验会做怎样的改进?
将氢氧化钠样品烘干后进行实验
将氢氧化钠样品烘干后进行实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