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材料一:《淮南子·主术训》载:“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糜天,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置罩不得布于野。獭未登鱼,网置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彀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
材料二:古代中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商朝、西周的时候,人们就懂得了在农业种植中施用草木灰和绿肥;到战国时期,国家已有正式的法律条文,约束乱砍滥伐的行为;历代都对山林实施国家管理,经常封山育林。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结合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以古鉴今,古代保护生态的各种做法对当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有哪此哲学启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