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4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你做何评论?(3分)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4分)这说明了什么?(1分)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1分)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2分) 

                      

     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

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                                                               

 0  329424  329432  329438  329442  329448  329450  329454  329460  329462  329468  329474  329478  329480  329484  329490  329492  329498  329502  329504  329508  329510  329514  329516  329518  329519  329520  329522  329523  329524  329526  329528  329532  329534  329538  329540  329544  329550  329552  329558  329562  329564  329568  329574  329580  329582  329588  329592  329594  329600  329604  329610  329618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