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特点:
基础网络
|
②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惟资产为宗,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③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
|
①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越来越严重。
②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杂,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
③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④对外政策较开明,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
|
|
②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
②创制筒车,发明曲辕犁。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中期开始收茶税。
|
|
|
分布广:丝麻织品遍布全国,瓷窑分布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铁产地有一百多处。
规模大、产量多:造世界最大海船,过波斯湾须换小船;唐初仅洪州就造海船五百艘。
|
|
陶瓷:唐三彩,开辟了彩瓷道路:青瓷中的秘色瓷,唐时已出现。
冶铸:遍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
丝织:发掘的丝织品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
|
唐:高祖“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成为以后历代货币的范式。
|
②店铺不能任意扩大,市的买卖受时间限制,唐后期有夜市。农村和偏远地区: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
|
②长安有坊、市、市分东西两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集四方珍奇。
③武则天时于洛阳引漕渠开新潭。“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
|
②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各国商人在此云集。唐后期,扬州成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③成都物产富饶,有“扬一益二”之谚语,工商业地位重要。
|
影响:导致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重点、难点、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