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A.14时 B.16时 C.19时 D.22时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②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B.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C.1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7月受西北风控制
D.位于地形迎风坡全年降水丰富
2.①、②、③三地自然环境
A.主要受地形影响植被出现东西差异
B.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景观出现狭长分布
C.主要受热量影响自然景观出现南北差异
D.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自然景观出现东西差异
3.④地自然景观为
A.温带荒漠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三角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答4---6题。
26.根据材料和我国某地区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6分)
25.造成张茅隧道工程艰险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需穿越的山体主要为背斜构造,岩体承压能力较差
B.地处我国大的地层断裂带,地层构造不稳定
C.石质隧道,距离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
D.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开挖大断面隧道时非常容易变形塌方
二,非选择题(50分)
24.下列关于郑西客运专线走向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23.立足本地资源,该地区应建立的工业部门有 ( )
①化学工业 ②纺织工业 ③石油工业 ④钢铁工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示意图。其中专线穿过的张茅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由于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工程的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世界罕见。据此回答24-25题。
22.图例甲、乙代表的粮食作物应是 ( )
①甲-小麦 ②乙-玉米 ③甲-高粱 ④乙-水稻
21.下列措施中能够长期比较稳定地保持一个国家人口红利期的合理做法是 ( )
A.延长现有人口的工作年龄
B.严格限制人口的增长
C.大规模地吸收移民
D.根据国情控制合理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下图,回答22-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