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右侧标注图为河流MN剖面的等流速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A.1.5米 B.3.5米 C.8.5米 D.10.5米
12.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地下水污染 D.地下水开采过度
13.有关河流MN剖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水面流速从岸边向最大水深方向递增 ②流速从水面向河底增大
③两岸中M岸比N岸更适合建港口 ④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床东北岸坡度明显大于西南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图5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年降水量和一月份平均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分析,图中甲地的降水量不可能是
A.450毫米 B.650毫米 C.690毫米 D.550毫米
10.该图乙处形成多雨中心的原因是
A.该地常年地处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降水多
B.6月份,准静止锋长期停留该地
C.七、八月份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夏秋季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读下图,回答6-8题。
6.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7.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D.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8.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5.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图2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郑州昼短夜长
C.Q点地方时为0时
D.NO为晨线
4.北京时间是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12时
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5题。
图1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
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34、(1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甲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甲岛的降水高度集中在 。乙岛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3)甲岛所在区域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是 ,造成此次气象灾害的是 。(天气系统),简述这种气象灾害给我国江淮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乙岛所在区域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任答两点即可)
33、(10分)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为陡崖,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 米以上。
(2)沿着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处形成浅谷的原因是 ;
②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3)在①~⑤中,可能有温泉出现的是 。
(4)D地区为 地形。
(5)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 。
(6)简述③、⑤两处河流横断面特征及成因。
32、(10分)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 ;乙的气候类型为 。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 沿岸;乙气候分布于我国 。
(3)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是 ,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填甲或乙)
(4)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 季。
(5)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气候(填“甲”或
“乙”),原因是 。
31、(10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我国北京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此刻D点的昼长是 小时。
(3)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