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读“甘肃省地理简图(图20)”,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1)影响200mm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该地区有利于敦煌壁画保存的最有利气候条件是 ▲ 。(2分)
(2)古丝绸之路从图中山脉东北麓经过的区位优势是 ▲ 、 ▲ 、
▲ 。(3分)
(3)图中水电站的区位优势是 ▲ 、 ▲ 。(2分)
(4)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6分)
29.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19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 ▲ 坡,D表示 ▲ 坡。(2分)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 ▲ 。(2分)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 。(2分)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 ▲ 。(2分)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 , ▲ 。(4分)
(5)图中显示甲山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2分)
28.读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图18)。回答(共10分)。
图18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 ▲ 。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 。(4分)
(2)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 。(2分)
(3)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 。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 。(4分)
27.图17中图a为“世界部分地区图”,图b为“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分)
图17
(1)图a 中③地位于①地的 ▲ 方向。甲、乙两图比例尺较大的是 ▲ 。(2分)
(2)如果此时图示区域是星期二,按区时划分地球上为星期二的经度范围是 ▲ ;该日,无锡昼夜长短状况是 ▲ 。(2分)
(3)图b所示气候类型是 ▲ 。①②③④四地中, ▲ 和 ▲ 属于该气候类型。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4分)
读“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图15)和“某城市四地区人口数量一日变化曲线图”(图16),回答25-26题。
图15 图16
25.下列有关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的地域结构为同心圆模式
B.影响中心商务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C.低级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和工业区
D.工业区全部布局在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26.图16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和住宅区人口数量一日变化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第Ⅱ卷(综合题 共60分)
图14为我国某市支柱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图14
23.在I阶段
A.工业布局在原料产地 B.生产技术条件要求高
C.企业专业分工程度高 D.工业规模小
24.与Ⅱ阶段相比,Ⅲ阶段的新变化有
A.劳动力和资金需求增多 B.工业产品更新周期缩短
C.企业工人多,规模大 D.对交通通达度要求提高
图13 为“可怕的全球变暖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 题。
图13
21.据图分析,全球变暖对大洋洲和喜马拉雅山的直接影响分别为
A.喜马拉雅山海拔变高 B.喜马拉雅山自然带海拔变高
C.大洋洲火山岛将增加 D.大洋洲总陆地面积可能减小.
2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B.不合理的使用制冷设备
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D.有色金属冶炼业发展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图12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图12
19.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有
A.褶皱 B.断层 C.裂谷 D.断块山
20.关于该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A.属于海上内循环 B.水汽输送量常年稳定
C.可促使①处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 D.③处与④处相比大气降水下渗较少
图11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图11
17.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18.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图10为“我国2000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分布图”( 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读图完成15-16题。
图10
15.人口性别比超过130的省级行政区有
A.豫、皖、赣、粤、琼 B.湘、桂、鄂、冀、琼
C.浙、苏、闽、晋、琼 D.滇、贵、川、鲁、琼
16.正常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在103-106之间。要改变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不合理状况,关键在于
A.调整人口政策 B.增加就业岗位
C.转变生育观念 D.提高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