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26-28题。
26.该地理现象是
A.地震 B.台风(或飓风) C.赤潮 D.梅雨
27.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A.豫 B.琼 C.藏 D.沪
28.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
A.东南亚 B.中美洲 C.孟加拉湾 D.几内亚湾
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5.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A.生长边界 B.陆地边界
C.消亡边界 D.海洋边界
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21-23题。
21.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A.320mm B.450mm C.650mm D.400mm
22.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小于350mm,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23.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是
①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 ②减少植物病虫害 ③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④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塔里木盆地图,完成18-20题。
18.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为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19.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 B.“之” 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
20.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15-17题。
15.黄河站在北京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16.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和当地的盛行风分别是
A.1个月 东南风 B.3个月 东北风 C.5个月 西南风 D.6个月 西北风
17.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月5日8时 B.6月4日8时 C.6月5日16时 D.6月4日16时
读世界某区域盛行风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③ D.④
13.图示风盛行时
A.东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 B.开普敦炎热干燥
C.南极地区出现“臭氧洞” D.塔里木河水量日变化最大
14.图中④地的风
A.可能发展成为台风 B.使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进入旱季
C.给巴西高原带来降水 D.与影响南亚的西南季风成因相同
下图为甲乙两地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A反映的是甲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图B反映的是位于北半球的乙地在夏至日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甲地的太阳高度是
A、23.5° B、60° C、68.5° D、73.5°
11、乙地的地理坐标是
A、75.5°N 5°W B、80°N 5°E C、75.5°N 5°E D、80°N 5°W
右图中的曲线表示观测者在某地某天观测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方位变化情况,据图回答7-9题。
7.图中所示的情况出现时,观测者所在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A、北半球、北半球 B、北半球、南半球
C、南半球、北半球 D、南半球、南半球
8.这一天,当北京时间是13点时,观测者所在地物体日影朝正北方向,观测者应位于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澳大利亚西海岸 D、海南岛
9.该日,观测者所在地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太阳6点钟前升,18点前落
C、白天的多数时间,太阳都位于偏南方向
D、日出时的日影方向和日落时的日影方向正好相反
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甲、乙、丙三条河流各月流量资料(立方米/秒),据此判断4-6题。
4.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最可能地区分别是
A.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C.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5.乙河流1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
A.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 B.气温高,蒸发强
C.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 D.东南季风难以到达
6.关于三河的补给,正确的是
A.都以大气降水为主 B.丙河4月以积雪融水为主
C.甲河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D.甲、乙、丙河都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1-3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3.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