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摘要:1.(1)3FeO(s)+ 2Al(s)=Al2O3(s)+3Fe(s) △H=-859.7kJ/mol (2)①K=. ②S2- + H2O HS- + OH- ②>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83966
[举报]
A、B、C、D、E是中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B是氧化物,X、Y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相关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O+2Al
高温
.
Al
2
O
3
+3Fe
3FeO+2Al
高温
.
Al
2
O
3
+3Fe
.
(2)若试剂1是NaOH溶液,写出X与试剂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Al+2H
2
O+2OH
-
═2AlO
2
-
+3H
2
↑
2Al+2H
2
O+2OH
-
═2AlO
2
-
+3H
2
↑
.
(3)若试剂1和试剂2均是稀硫酸.
①检验物质D的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方法是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
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
2+
.
②将物质C溶于水,其溶液呈酸性,原因是
Al
3+
+3H
2
O
Al(OH)
3
+3H
+
Al
3+
+3H
2
O
Al(OH)
3
+3H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某高效净水剂是由Y(OH)SO
4
聚合得到的.工业上以D、稀硫酸和亚硝酸钠为原料来制备Y(OH)SO
4
,反应中有NO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FeSO
4
+2NaNO
2
+H
2
SO
4
═2Fe(OH)SO
4
+Na
2
SO
4
+2NO↑
2FeSO
4
+2NaNO
2
+H
2
SO
4
═2Fe(OH)SO
4
+Na
2
SO
4
+2NO↑
.
(4)若试剂1和试剂2均是稀盐酸,将C与D混合后,通入气体Z,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可水解聚合得到高效净水剂聚合氯化铝铁[AlFe(OH)
n
Cl
6-n
]
m
.气体Z是
氯气
氯气
,其作用是
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11?顺义区二模)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元素,其中,X、Z位于短周期.常温下,X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向含Y离子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三周期ⅢA族
三周期ⅢA族
,X单质分子的电子式是
.
(2)Z单质与Y的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冶炼Y单质的一种方法,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Fe
2
O
3
+2Al
高温
.
Al
2
O
3
+3Fe或3Fe
3
O
4
+8Al
高温
.
4Al
2
O
3
+9Fe或3FeO+2Al
高温
.
Al
2
O
3
+3Fe
Fe
2
O
3
+2Al
高温
.
Al
2
O
3
+3Fe或3Fe
3
O
4
+8Al
高温
.
4Al
2
O
3
+9Fe或3FeO+2Al
高温
.
Al
2
O
3
+3Fe
.
(3)含上述元素的某些物质常用于处理工业废水,部分流程如图1:
①处理含铬废水时,在反应池中Cr
2
O
7
2-
变为Cr
3+
,当反应转移1mol 电子时,有
0.17
0.17
mol Cr
2
O
7
2-
转化(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含Z化合物可以使水中悬浮颗粒发生凝聚,原因是
Al
3+
+3H
2
O
Al(OH)
3
+3H
+
,铝离子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使之沉淀下来
Al
3+
+3H
2
O
Al(OH)
3
+3H
+
,铝离子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使之沉淀下来
(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表示).
③处理含氰废水时,CN
-
最终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CN
-
+5Cl
2
+8OH
-
=2CO
2
+N
2
+H
2
O+10Cl
-
2CN
-
+5Cl
2
+8OH
-
=2CO
2
+N
2
+H
2
O+10Cl
-
.
(4)利用图2方法电解可得到一种新型净水剂K
2
YO
4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Fe-6e
-
+8OH
-
=FeO
4
2-
+4H
2
O
Fe-6e
-
+8OH
-
=FeO
4
2-
+4H
2
O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U、V、W、X、Y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半径依次增大,U、V同主族,V、W、X、Y处于同周期,U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A,U、W、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互相反应生成盐,Z为血红蛋白中所必需的金属元素,且U、W、Z分别能与氧元素形成U
2
0
3
、W
2
O
3
、Z
2
O
3
.
回答下列问题:
(1)U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为
,盐A中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
取少量A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一种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阳离子是铵根离子
取少量A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一种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阳离子是铵根离子
;
(2)元素V、W、X、Y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
P>Mg>Al>Na
P>Mg>Al>Na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
4s
2
4s
2
;
(3)W的单质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
2Al+2OH
-
+2H
2
O=2AlO
2
-
+3H
2
↑
2Al+2OH
-
+2H
2
O=2AlO
2
-
+3H
2
↑
;
(4)z单质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
2
O
高温
.
Fe
3
O
4
+4H
2
↑
3Fe+4H
2
O
高温
.
Fe
3
O
4
+4H
2
↑
;
(5)已知:Z(s)+
1
202
(g)=ZO(s)△H=-272.0KJ.mol
-1
W(s)+
3
202
(g)=W
2
O
3
(s)△H=-1675.7KJ.mol
-1
W的单质和Z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FeO(s)+2Al(s)=Al
2
O
3
(s)+3Fe(s)?△H=-859.7kJ/mol
3FeO(s)+2Al(s)=Al
2
O
3
(s)+3Fe(s)?△H=-859.7kJ/mol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12?河西区一模)下图中D、E、Z是单质,其余均是化合物.且知D、E为日常常用金属;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无色气体N在Z中燃烧生成气体X;N、Z、Y是氯碱工业的产品;除反应①外,其他反应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三周期,第ⅢA族
第三周期,第ⅢA族
;X的电子式为
.
(2)G可做净水剂助剂,能加快悬浮物固体的沉降,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AlO
2
-
+2H
2
O=Al(OH)
3
胶体+OH
-
AlO
2
-
+2H
2
O=Al(OH)
3
胶体+OH
-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Al+3FeO
高温
.
Al
2
O
3
+3Fe
2Al+3FeO
高温
.
Al
2
O
3
+3Fe
.在B溶液中滴加黄色K
3
[Fe(CN)
6
]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生成有特征蓝色的沉淀
生成有特征蓝色的沉淀
.
(4)上图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④⑦⑧⑨
④⑦⑧⑨
.
(5)向含有0.2mol A和0.2mol X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E粉末至过量(假设E与A完全反应后,再与X反应).请在坐标系中画出n(B)随n(E)变化的示意图: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为
CH
4
(g)+2O
2
(g)→CO
2
(g)+2H
2
O(l)△H=-890KJ/mol
CH
4
(g)+2O
2
(g)→CO
2
(g)+2H
2
O(l)△H=-890KJ/mol
.
(2)已知:Fe(s)+1/2O
2
(g)=FeO(s)△H=-270.0kJ/mol,2Al(s)+3/2O
2
(g)=Al
2
O
3
(s)△H=-1675.7kJ/mol,Al和FeO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Al(s)+3FeO(s)═Al
2
O
3
(s)+3Fe(s)△H=-865.7 kJ?mol
-1
2Al(s)+3FeO(s)═Al
2
O
3
(s)+3Fe(s)△H=-865.7 kJ?mol
-1
.
(3)①反应的分类研究:从能量变化角度分,将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BC
BC
(填序号)
A.铁片与稀盐酸反应
B.灼热的碳与CO
2
反应
C.Ba(OH)
2
?8H
2
O与NH
4
Cl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②煤作为燃料有两种途径:
Ⅰ、C(s)+O
2
(g)═CO
2
(g)△H
1
<0Ⅱ.C(s)+H
2
O(g)═CO(g)+H
2
(g)△H
2
>0
2CO(g)+O
2
(g)═2CO
2
(g)△H
3
<0 2H
2
(g)+O
2
(g)═2H
2
O(g)△H4<0
请回答:途径Ⅰ放出的热量
=
=
途径Ⅱ放出的热量(填“>”、“<”或“=”).
△H
1
、△H
2
、△H
3
、△H
4
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H
1
=△H
2
+
1
2
(△H
3
+△H
4
)
△H
1
=△H
2
+
1
2
(△H
3
+△H
4
)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