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氧化钠样品中过氧化钠的含量.实验步聚:①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之充分反应,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至恒重.冷却.称重.若在蒸发过程中.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则实验结果会( )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解析:设取a g样品.得到产物为b g.那么有 ①n(Na2O)·62 g/mol+n(Na2O2)·78 g/mol=a g ②2[n(Na2O)+n(Na2O2)]·58.5 g/mol=b g 由①②可得出n(Na2O2)=. 可见b越小.n(Na2O2)越大. 答案:B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81700[举报]

(2011?山西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装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1)通过钠在CO2气体中燃烧的实验,你认为燃烧的条件是
一定要有可燃物存在,二是要有助燃物存在;三是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
一定要有可燃物存在,二是要有助燃物存在;三是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

(2)燃烧的本质是
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3)2010年8月初发生的俄罗斯森林大火有比伦敦市还要大的面积.控制森林火灾是世界性难题.根据燃烧的条件,请你解释为什么设置森林防火隔离带能有效阻止森林火灾的蔓延?
设置森林防火隔离带,消除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存在
设置森林防火隔离带,消除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存在

【提出假设】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为Na2O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③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5)乙同学认为方案2得到的结论正确,白色物质为
Na2CO3
Na2CO3

(6)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
假设2
假设2
成立.你的理由是
方案2①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CaCO3,所以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有Na2CO3存在;方案2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没有Na2O存在
方案2①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CaCO3,所以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有Na2CO3存在;方案2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没有Na2O存在

(7)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3CO2
 点燃 
.
 
2Na2CO3+C
4Na+3CO2
 点燃 
.
 
2Na2CO3+C

(8)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不同意;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不同意;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10?南通模拟)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以含镍废催化剂为原料来制备NiSO4?7H2O.已知某化工厂的含镍催化剂主要含有Ni,还含有Al(31%)、Fe(1.3%)的单质及氧化物,其他不溶杂质(3.3%).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Ni(OH)2
pH 5.2 3.2 9.7 9.2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c中需使用的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主要仪器为
漏斗、蒸发皿
漏斗、蒸发皿

(2)“碱浸”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
2Al+2OH-+2H2O═2AlO2-+3H2↑、Al2O3+2OH-═2AlO2-+3H2O
2Al+2OH-+2H2O═2AlO2-+3H2↑、Al2O3+2OH-═2AlO2-+3H2O

(3)“酸浸”时所加入的酸是
H2SO4
H2SO4
(填化学式).酸浸后,经操作a分离出固体①后,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Ni2+、Fe2+
Ni2+、Fe2+

(4)操作b为调节溶液的pH,你认为pH的最佳调控范围是
3.2-9.2
3.2-9.2

(5)“调pH为2~3”的目的是
防止在浓缩结晶过程中Ni2+水解
防止在浓缩结晶过程中Ni2+水解

(6)产品晶体中有时会混有少量绿矾(FeSO4?7H2O),其原因可能是
H2O2的用量不足(或H2O2失效)、保温时间不足导致Fe2+未被完全氧化造成的
H2O2的用量不足(或H2O2失效)、保温时间不足导致Fe2+未被完全氧化造成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