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1. 猜想①:滤液中的溶质有 碳酸钠.氯化钠 , 猜想②:滤液中的溶质有 氯化钙.氯化钠 , 猜想③:滤液中只有 氯化钠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 2NaCl+ CO2↑+ H2O 猜想①正确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l2+ Na2CO3== CaCO3↓+ 2 NaCl 猜想②正确 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③正确 本资料由 提供!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11597[举报]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中的某几种组成.为了鉴定其成分,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在滴加的过程中有气体产生.
③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有部分沉淀不溶解.
(1)在只进行实验①情况下,猜想得到的白色沉淀含有的成分可能有
(2)实验②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试根据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4)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成分是否存在,可取实验②中溶解之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在滴加的过程中有气体产生.
③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有部分沉淀不溶解.
(1)在只进行实验①情况下,猜想得到的白色沉淀含有的成分可能有
BaCO3、BaSO4、Mg(OH)2
BaCO3、BaSO4、Mg(OH)2
(填化学式).(2)实验②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NO3═Ba(NO3)2+H2O+CO2↑
BaCO3+2HNO3═Ba(NO3)2+H2O+CO2↑
.(3)试根据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NaCl、Na2CO3、Ba(OH)2
NaCl、Na2CO3、Ba(OH)2
;一定没有Na2SO4
Na2SO4
;可能含有Mg(OH)2
Mg(OH)2
.(填化学式)(4)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成分是否存在,可取实验②中溶解之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向所取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NaOH NaOH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
原混合物中存在该物质. |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中的某几种组成.为了鉴定其成分,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在滴加的过程中有气体产生.
③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有部分沉淀不溶解.
(1)在只进行实验①情况下,猜想得到的白色沉淀含有的成分可能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②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试根据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4)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成分是否存在,可取实验②中溶解之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向所取溶液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 | ________ | 原混合物中存在该物质. |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中的某几种组成.为了鉴定其成分,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在滴加的过程中有气体产生.
③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有部分沉淀不溶解.
(1)在只进行实验①情况下,猜想得到的白色沉淀含有的成分可能有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②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试根据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没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4)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成分是否存在,可取实验②中溶解之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在滴加的过程中有气体产生.
③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有部分沉淀不溶解.
(1)在只进行实验①情况下,猜想得到的白色沉淀含有的成分可能有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②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试根据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没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4)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成分是否存在,可取实验②中溶解之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向所取溶液中滴加足量的______溶液 | ______ | 原混合物中存在该物质.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固体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结晶水合物受热后易失去结晶水,如CuSO4?5H2O
CuSO4+5H2O↑;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③无水氯化钙可做吸水剂;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Ⅱ.用下图所示方案,初步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2)无色气体为
(3)加入足量铁屑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结论:猜想
Ⅲ.固体组成定量测定:
设固体为aCu(OH)2?bCuCO3?cH2O,为测定其组成,称取24.0g蓝色固体.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图中注射器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关闭,b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打开进空气,b关闭.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反复推拉注射器;③称量B、C、D、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B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称量B、C、D、E、F的质量.
问题探究:
(4)写出Cu(OH)2、Cu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样品分解的总反应方程式
说明装置B中样品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5)D中的药品为
(6)进行步骤⑤的操作,是为了
数据处理:
(7)据下表数据,E装置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8)求该固体的化学式中 a:b:c=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CuSO4+Na2CO3=CuCO3↓+Na2SO4
CuSO4+Na2CO3=CuCO3↓+Na2SO4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碱
碱
(填“酸”或“碱”)性.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结晶水合物受热后易失去结晶水,如CuSO4?5H2O
| ||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③无水氯化钙可做吸水剂;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过滤
过滤
、洗涤、室温晾干得蓝色固体.Ⅱ.用下图所示方案,初步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2)无色气体为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CO2)
(3)加入足量铁屑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Fe+H2SO4═FeSO4+H2↑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结论:猜想
二
二
不成立.Ⅲ.固体组成定量测定:
设固体为aCu(OH)2?bCuCO3?cH2O,为测定其组成,称取24.0g蓝色固体.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图中注射器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关闭,b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打开进空气,b关闭.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反复推拉注射器;③称量B、C、D、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B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称量B、C、D、E、F的质量.
问题探究:
(4)写出Cu(OH)2、Cu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Cu(OH)2
CuO+H2O↑
| ||
Cu(OH)2
CuO+H2O↑
、
| ||
CuCO3
CuO+CO2↑
| ||
CuCO3
CuO+CO2↑
.
| ||
样品分解的总反应方程式
aCu(OH)2?bCuCO3?cH2O
(a+b)CuO+(2a+2c)H2O↑+bCO2↑
| ||
aCu(OH)2?bCuCO3?cH2O
(a+b)CuO+(2a+2c)H2O↑+bCO2↑
.
| ||
说明装置B中样品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B中固体没有完全变黑(或装置C、装置D的质量还在变化)
B中固体没有完全变黑(或装置C、装置D的质量还在变化)
(5)D中的药品为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等)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等)
,作用是吸收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
吸收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
.(6)进行步骤⑤的操作,是为了
将B中生成气体完全排出(使C、D充分吸收)
将B中生成气体完全排出(使C、D充分吸收)
,该操作中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防止气流过快,C、D不能充分吸收
防止气流过快,C、D不能充分吸收
.数据处理:
B | C | D | E | F | |
反应前 | 124.0g | 250.0g | 300.0g | 350.0g | 360.0g |
反应后 | 116.0g | 253.6g | 304.2g | 350.2g | 360.0g |
气流带出D中水蒸气
气流带出D中水蒸气
;24.0g固体分解出水的质量为3.6g
3.6g
g,;(8)求该固体的化学式中 a:b:c=
1:1:1
1:1:1
.氢氧化钠固体及溶液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
(1)甲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实验与结论】
【拓展探究】甲同学又尝试通过实验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方案如下:
向该溶液中加入
(2)乙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少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尝试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和进行实验】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取10.0g待测样品,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c.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3.4g;
d.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Y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e.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f.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4.5g.
【交流讨论】
①试剂X、Y、Z依次最适宜选用
A.氢氧化钠溶液 浓盐酸 浓硫酸 B.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稀硫酸 浓硫酸 D.浓硫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②步骤e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③若没有装置C,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交流讨论】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甲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 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
b.将步骤a所得的液体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变红 酚酞试液变红 |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
向该溶液中加入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
,充分反应后,经过滤
过滤
操作,即可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2)乙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少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尝试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和进行实验】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取10.0g待测样品,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c.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3.4g;
d.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Y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e.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f.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4.5g.
【交流讨论】
①试剂X、Y、Z依次最适宜选用
C
C
(选填字母).A.氢氧化钠溶液 浓盐酸 浓硫酸 B.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稀硫酸 浓硫酸 D.浓硫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②步骤e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将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到D装置中
将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到D装置中
.③若没有装置C,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偏大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没有装置E,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偏大
.【交流讨论】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