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直译为主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牟平育英艺术学校    赵国华

 

多年来,虽然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的翻译方法一直都在推行,但仍有不少人不得要领,以至于事半功倍,所以有重新强调之必要。笔者认为,其翻译步骤和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添补词语

3、某些某种用法的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如:a“宋何罪有?”;b“句读不知”;c“蚓无爪牙利”;d“带长铗陆离兮”。

(1)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如:a“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b“即患秦兵来”。

凑足音节的或置于表时间的词后,表示时间的助词。如:a“怅恨久”;b“顷,烟炎张天”。

(2)发语词。如:a“环而攻之”;b“大国,难测也”。

(3)放在句中,表提顿或语气的语气助词。如:a“北山愚公,年且九十”;b“其闻道固先乎吾”;c“当是时,商君佐之”。

(4)放在句末,表解释语气或判断语气,或某些陈述语气的语气助词。如:a“虽我之死,有子存”;b“不如须臾之所学”;c“陈胜者,阳城人”。

2、某些某种用法的连词

(1)置于连动词组中的连词或表纯粹并列关系的连词,常常不能或不必译出,不妨删除。如:a“执策临之”;b“马无故亡入胡”;c“黑质白章”

(2)置于动词性偏正词组偏正之间的连词,常常不能译出,不妨删除。如:a“潭西南望”;b“则驰然卧”

(3)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的连词,应该删除。如:a“尔来二十一年矣”;b 、“为字共三十四”

3、某些某种用法的副词

(1)    某些表敬意的副词,可以删除。如:a“伏惟启阿母”;b“张良曰:‘诺’”

(2)    同义副词连用,可删除其中一个。如:“仿佛若有光”

三、落实词语

落实词语,是指以单句为单位,将句中的词语按先后顺序逐一译出或照录。可以照录的词语有:人名、地名、官名、帝号、年号、其他专有名词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余者落实时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试题详情

3、名词作状语

名词(含名词性词组)作状语,具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翻译时要补上适当的介词。

(1)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如:a“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本意是“鸟的翅膀”,可译作“像鸟张开翅膀那样”;b“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本意是“狗”,可译作“像狗那样”或“像狗似的”。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本意是“兄长”,可译作“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如:“木格贮之”中的“木格”,本意是“木头格子”,可译作“用木头格子”。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卒廷见相如”中的“廷”,本意是“朝廷”,可译作“在朝廷上”。

(5)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中的“北”,本意是“北方”,可译作“向北方”。

2、动词、形容词、数词用作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用作名词时,跟它们对应的是现代汉语中相应意义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1)动词。如:a“百废具兴”中的“废”,应译作“废弃了的东西”;b“手中各有携”中的“携”,应译作“携带的东西”;c“止增笑耳”中的“笑”,应译作“笑料”。

(2)形容词。如:a“优劣得所”中的“优劣”,应译作“好的”和“坏的”;b“臂非加长也”中的“长”,应译作“长度”。

(3)数词。如:a“其一犬坐于前”中的“一”,应译作“一只狼”;b“知胜有五”中“五”,应译作“五种情况”。

3、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后,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并带有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a“置人所罾鱼腹中”中的“罾”,本意是“渔网”,应译作“用渔网捕”;b“乃使从者衣褐”中的“衣”,本意是“衣服”,应译作“穿”;c“燕雀乌鹊巢堂坛兮”中的“巢”,本意是“巢”或“窝”,应译作“筑巢”或“筑窝”。

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怎样”,可译为“使+(宾语)+表使动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或相当的其他词语)”。

(1)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应译作“使(之)为王”;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的“生”和“肉”,应译作“使(死)复生”、“使(骨头)长肉”。

(2)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如: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应译作“使(百余骑)跟从”;b“中军置酒饮归客”中的“饮”,应译作“使(归客)饮”或“使(归客)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a“人烟寒桔柚”中的“寒”,应译作“使(桔柚)寒冷”;b“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应译作“使(江南岸)绿”或“吹绿(江南岸)”。

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当事者(主语)主观意念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1)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看成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可译为“把+(宾语)+当作+表意动的名词”。如:a“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应译作“把(之)当作老师”或“以(之)为老师”;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应译作“把(之)当作镜子”或“以(之)为镜子”,亦可引申为“借鉴”。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可译为“认为+(宾语)+表意动的形容词”。如:a“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应译作“认为(我)美”;b“邑人奇之”中的“奇”,应译作“认为(之)奇特”。

6、充当谦称或敬称的词

(3)充当谦称的词,可译作“我”。如:“愚以为宫中之事”、“安陵君其许寡人”和“甚失孤望”中的“愚”、“寡人”和“孤”,都是谦辞,都可以译作“我”。

(4)充当敬称的词,可译作“您”。如:“君为我呼入”、“卿欲何言”和“得复见将军于此”中的“君”、“卿”、“将军”,都是敬辞,可译作“您”。

(5)有些谦辞和敬辞可以照录。如:“臣为韩王送沛公”和“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中的“臣”和“肃”,都可直接照录。

7、兼词

兼词,是指包容两类词的词。翻译时,一般要将它所包容的两类词都译出。如:a“献诸抚军”中的“诸”,是兼词“之于”,应译作“它给”或“促织给”。这样,整个句子就可翻译为:“献促织给抚军”或“把促织献给抚军”。B“投诸渤海之尾”中的“诸”,是兼词“之于”,应译作“它到”或“土石到”。这样,整个句子就可翻译为:“运土石到渤海之尾”或“把土石运到渤海之尾”。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是兼词“于是”,应译作“在里面”或“在其中”。这样,整个句子就可翻译为:“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8、通假字

文言文中,通假字的通假现象主要有两种:

(1)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通假。如:a“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通“授”;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中的“函胡”,通“含糊”。

(2)形体相近的字通假。如:a“被明月兮佩宝路”中的“被”,通“披”;b“五万兵难卒合”中的“卒”,通“猝”;c“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中的“孙”,通“逊”。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般都是单音词,双音词通假(如上文中的“函胡”)的现象很少。翻译时,要根据本字译出或照录本字。如:上文中的“受”、“卒”和“孙”,要根据本字“授”、“猝”和“逊”,翻译成“传授”、“仓促”和“顺”;而“蚤”、“函胡”、“被”,翻译时,则照录本字:“早”、“含糊”和“披”即可。

文言句中的各成分的排列顺序、用词的位置或各个句子的先后顺序,如果与现代汉语的习惯相同,无需调换位置。若遇到下列几种情况,则必须调换位置,以便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试题详情

四、调换位置

3、宾语前置。如:a“古之人不余欺也”中的“余”,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换到谓语“欺”的后面;b“沛公安在?”中的“安”,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换到谓语“在”的后面;c“宋何罪?”中的“何罪”,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换到谓语“有”的后面。

2、定语后置。如:a“蚓无爪牙之(利)”中的“利”,是定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换到宾语“爪牙”的前面;b“带长铗之(陆离)兮”中的“陆离”,是定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换到宾语“长铗”的前面;c“尝贻余核舟(一)”中的“一”,是定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换到宾语“核舟”的前面。

3、状语后置。如:a“郑伯段[于鄢]”中的“于鄢”,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换到谓语“克”的前面;b“刀[霍霍][向猪羊]”中的“霍霍”和“向猪羊”,都是状语后置,翻译时,都要调换到谓语“磨”的前面。

4、谓语前置(也叫倒装句)。如:a“甚矣汝之不惠”中的“甚矣”,是谓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换到主语“汝之不惠”的后面;b“贤哉回也”中的“贤哉”,是谓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换到主语“回也”的后面。

五、完善句子

1、逐句完善(即以译文的单句或分句为单位,一句一句地完善)。它是指落实每个词语后形成的句子,若不完整或不通顺的话,可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其完善。常见的方法有:(1)增加定语、状语或补语;(2)添加助词、量词、方位词或关联词等词语。

如:“良庖岁更刀”一句,落实词语后是“好厨师每年更换刀”,意思不够明确。加上一个状语、一个定语,变成“好厨师每年[才]更换(一把)刀”,句子就完善了。

再如:“霾两轮兮絷四马”一句,落实词语后是“埋没两轮子啊绊四马”,意思不够明确。加上两个定语(加括号的)、四个助词(加点的)和两个量词(加波浪线的),变成“埋没(战车)轮子啊绊住(拉车)马”,句子就通顺了。

2、连句完善。它是指每个单句或分句完善之后,若句与句之间不够连贯,可取一定措施使其完善。常见的方法有:(1)在句与句之间加关联词;(2)加其他的衔接语。

如:“故知胜有五”,调换位置后是“故有五知胜”;逐词落实并完善后的译文是“所以,有五种(情况)(可)预见作战的胜利”。译文跟上文衔接不够,需要连句完善,只需在译文前加上“由于懂得了用兵的方法”这样的衔接语即可。

试题详情

总之,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有很多。相信,只要我们能耐心琢磨许多词句、细心归纳种种方法,学好文言文肯定会容易多了。

 

试题详情